銥,金屬元素,元素符號Ir,原子序數(shù)77,原子量192.22,元素名來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彩虹”。銥在地殼中的含量為千萬分之一,常與鉑系元素一起分散于沖積礦床和砂積礦床的各種礦石中。1803年英國化學家臺耐特、法國化學家德斯科蒂等用王水溶解粗鉑時,從殘留在器皿底部的黑色粉末中發(fā)現(xiàn)了兩種新元素━━鋨和銥。自然界存在兩種同位素:銥191、銥193。

人工性同位素192Ir是通過穩(wěn)定元素191Ir受中子輻射獲得。衰變放出γ射線,半衰期74.2d,常用于工業(yè)探傷。(正常情況下性物質經過十個半衰期以后,輻射強度已經不足以造成危害,工業(yè)探傷使用銥源是一個相對安全的選擇)中文名銥外文名IridiumCAS登錄號7439-88-5密 度22.56 g/cm3原子量192.217±0.003 [1] 元素類型金屬元素元素符號Ir原子序數(shù)77

屬于周期表Ⅷ族過渡元素,元素符號Ir,原子序數(shù)77,原子量192.2,面心立方晶格,是一種稀有的材料。簡史1803年英國坦南特(s.Tennant)由分離鉑后的黑色殘渣中發(fā)現(xiàn)銥;1813年進行了銥的次熔化實驗;1860年帝俄造幣廠用約8kg原生含銥材料和其他殘渣作原料進行熔煉,得到一個1.805kg重的銥錠。1881年霍蘭(J.Holland)以“熔化和鑄造銥的工藝”為題申請了美國專利。此后,各國的冶金工作者們?yōu)榻鉀Q銥的加工問題作了大量工作。
性能:銥的主要性能是:⑴密度22.56g/cm3;⑵熔點2454℃,銥制品使用溫度可達2100~2200℃;⑶彈性模量高(538.3GPa),泊松系數(shù)低(0.26),低溫塑性很差;⑷是耐腐蝕的金屬,致密態(tài)銥不溶于所有無機酸,也不被其他金屬熔體浸蝕,例如熔化的鉛、鋅、鎳、鐵、金等;能耐許多熔融試劑和高溫硅酸鹽的浸蝕;⑸像其他鉑族金屬合金一樣,銥合金能牢固吸附有機物,可作催化劑材料;⑹銥在空氣或氧氣中600℃以上生成IrO?,并在1100℃分解;在1227℃空氣中銥的揮發(fā)量為鉑的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