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非發(fā)酵類傳統(tǒng)豆制品幾乎均以水豆腐·豆腐片和豆腐干為基礎(chǔ)再經(jīng)干制、鹵制、油炸和熏制等工序加工而成,因而這三種產(chǎn)品是非發(fā)酵類傳統(tǒng)豆制品的基礎(chǔ)。
一、水豆腐的生產(chǎn)工藝
水豆腐是最常見的豆制品,通常所說的豆腐就是指水豆腐。水豆腐的生產(chǎn)主要過程一是制漿,即將大豆制成豆?jié){;二是凝固成形,即豆?jié){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
(一)原料處理與浸泡
制豆腐的原料以原大豆為佳,原大豆經(jīng)分選、除雜和清洗后進行浸泡,使大豆充分吸水膨脹,一般要求吸水后的大豆質(zhì)量為原來的2·2一3·5倍。
豆腐的原料是黃豆、綠豆、白豆、豌豆等豆類。先把豆去殼洗凈,洗凈后放入水中,浸泡適當(dāng)時間,再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jié){。接著用布袋將磨出的漿液裝好,收好袋口,用力擠壓,將豆?jié){榨出布袋。一般榨漿可以榨兩次,在榨完一次后將袋口打開,放入清水,收好袋口后再榨一次。
生豆?jié){榨好后,放入鍋內(nèi)煮沸,邊煮邊撇去上面浮著的泡沫。煮的溫度保持在90~100℃之間,并且需要注意煮的時間。煮好的豆?jié){需要進行點鹵以凝固。點鹵的方法可分為鹽鹵點鹵和石膏點鹵兩種。鹽鹵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鈣。
這里主要介紹石膏點鹵的方法:先將焙燒好的石膏碾成粉末,加水調(diào)成石膏漿,倒入剛從鍋內(nèi)舀出的豆?jié){里,并用勺子輕輕攪勻。不久之后,豆?jié){就會凝結(jié)成豆腐花,在豆腐花凝結(jié)后約15分鐘內(nèi),用勺子輕輕舀進已鋪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他容器里。盛滿后,用包布將豆腐花包起,蓋上木板,壓10~20分鐘,即成水豆腐。在南方也有直接用生石膏加水磨漿,點鹵時把磨好的石膏漿倒入豆?jié){攪拌。只是需要掌握好分量——需要豆腐老些則添加的石膏漿多些。若要制豆腐干,則須將豆腐花舀進木托盆里,用布包好,蓋上木板,在板上堆上石頭。壓盡水分,即成豆腐干。
大豆浸泡一磨漿濾漿煮漿→點漿漲漿 板諧一描汁一攤袋→澆制→壓榨→成品
布包豆腐干除成型是用手工包扎外,其他操作工藝過程和規(guī)格質(zhì)量要求與模型豆腐干完全相仿。
布包豆腐干是用100mm見方的小布一塊-塊地包起來的,澆制包布的方法:先用小銅勺把豆腐花舀到小布上,接著把布的一角翻起包在豆腐花上,再把布的對角復(fù)包在上面,而后順序地把其余二只布角對折起來。包好后順序排在平方板上,讓其自然瀝水。待全張平方板上已排滿豆腐干,趁熱再按澆制的先后順序,一塊一塊地把布打開,再把四只布角整理收緊。
三、優(yōu)質(zhì)油豆腐1. 生產(chǎn)工藝流程
選料 脫殼*浸泡清洗打漿濾漿*煮漿點漿包壓“冷卻→炸制*成品
2.操作要點(1)選料
(2)脫殼 采用小鋼磨脫殼法,把鋼磨的活動頁門打開,夾
把于黃豆慢慢加人進料口,加工完畢去除豆殼(皮)即可。
(3)浸泡 將黃豆投人其2~3倍重量的清水中浸泡,夏季浸5~6h,冬季浸8~10h,以黃豆發(fā)脹透心為宜。
(4)清洗 將浸泡好的黃豆利用清水反復(fù)清洗,除去異味及泥沙等雜質(zhì)。
(5)打漿 將泡好的黃豆加2倍重的溫水,磨漿2次。
(6)濾漿把磨好的漿倒人濾布框架內(nèi), 用沸水過濾,直到無渾濁的水為止。
(7)煮漿將過濾好的豆?jié){倒入容器內(nèi), 燒開后迅速離火,避免漿液流出。這時需將泡沫去除(也可加入適量的消泡劑)。愛
(8)點漿 把石膏粉用水溶解,石膏粉占水的比例為3%。當(dāng)豆?jié){溫度為80'C時進行點漿,用瓢子盛著石膏溶液從高往低沖下,均勻地沖到每個部位,直到泛起豆花似云狀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