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焊接機器人開始只在點焊中得到應用,隨著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的發(fā)展,弧焊機器人逐漸得到普及,焊接機器人在汽車、摩托車、工程機械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焊接機器人焊接時,操作人員須示教機器人焊槍的軌跡和設定焊接條件等。由于須示教,所以機器人不面向多品種少量生產的產品焊接。其次須確保工件的精度,因為機器人沒有眼睛,只能重復相同的動作。
焊接機器人軌跡精度為±0.1mm,以此精度重復相同的動作。焊接偏差大于焊絲半徑時,有可能焊接不好,所以工件精度應保持在焊絲半徑之內。焊接條件的設定取決于示教作業(yè)人員的技術水平,操作人員進行示教時須輸入焊接程序,焊槍姿態(tài)和角度,電流、電壓、速度等焊接條,示教操作人員須充分掌握焊接知識和焊接技巧。
焊接機器人焊接過程中須充分注意安全,它是一種高速的運動設備,在其進行自動運行時不允許人靠近機器人,須設置安全護欄。操作人員須接受勞動安全方面的專門教育,否則不準操作。
單一的和普通的專用加工機床在大批量加工時越來越多的、標準化機床及柔性自動化生產線所替代。例如在數控車床、立式加工機、臥式加工機、數控立式車床、數控磨床、數控磨齒機等上下料時,其毛坯料可能是幾公斤甚至幾百公斤重,還有小型零件頻繁上下料,大型電機殼體、發(fā)動機殼體、減速機殼體等的搬運也很費時、費力,直接影響工作效率、機床利用率及生產保險。目前諸如此類零部件的搬運在歐美發(fā)達國家早已實現自動化。在機器人和自動化工業(yè)生產領域中。
隨著機器人標準化結構、集成一體化關節(jié)、組裝與修復等技術的不斷改善,機器人的易用性與穩(wěn)定性不斷被提高。
一是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已經從較為成熟的汽車、電子產業(yè)延展至食品、、化工等更廣泛的制造領域,服務領域和服務對象在不斷的增加,機器人本體也在向體積小、應用廣的特點發(fā)展。
二是機器人成本快速下降。機器人技術和工藝日趨成熟,機器人初期投資相較于傳統(tǒng)專用設備的價格差距縮小,在個性化程度高、工藝和流程繁瑣的產品制造中替代傳統(tǒng)專用設備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率。
三是人機關系發(fā)生深刻改變。例如,工人和機器人共同完成目標時,機器人能夠通過簡易的感應方式理解人類語言、圖形、身體指令,利用其模塊化的插頭和生產組件,免除工人復雜的操作。現有階段的人機協(xié)作存在較大的安全問題,盡管具有視覺和先進傳感器的輕型工業(yè)機器人已經被開發(fā)出來,但是目前仍然缺乏可靠安全的工業(yè)機器人協(xié)作的技術規(guī)范。
在工業(yè)自動化生產中,無論是單機還是組合機床,以及自動生產流水線,都要用到機械手來完成工件的取放。對機械手的控制主要是位置識別、運動方向控制和物料是否存在的判別。其任務是將傳送帶A上的工件或物品搬運到傳送帶B上。機械手的上升、下移、左移、右移抓緊和放松都是用雙線圈三位電磁閥氣動缸完成。當某個電磁閥通電時,就保持相對應的動作,即使線圈再斷電仍然保持,直到相反方向的線圈通電,相對應的動作才結束。設備上裝有上、下、左、右、抓緊、放松六個限位開關,控制對應工步的結束。傳送帶上設有一個光點開關,監(jiān)視工件到位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