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適時飲水、開食和放牧。應先飲水后開食,如先開食后飲水或連續(xù)數(shù)頓不飲水,雛鴨遇水則暴飲致病,俗稱(搶水)。通常出殼10~15小時絨毛干后,就發(fā)出叫聲,能起身,如用手指,大部分伸頭張口啄食手指,有開食姿勢,可飲0.02%高水溶液和含維生素B1、B6的水。條件許可時,在春季晴天的中午,將雛鴨放到清潔的河水中,水深不超過雛鴨的踝關節(jié),讓雛鴨自由飲水,飲水時間不能太長,以3~5分鐘為宜;雛鴨的飲水量根據(jù)氣溫情況而定,一般每天2~3次;如遇氣溫較低時,可在室內用水盒飲水。開食時,用篷布或塑料薄膜鋪在地上,撒上清洗晾干的絲狀青飼料(如萵苣葉、甘藍、黑麥草)和已用水浸泡過的碎米(先淘凈,浸泡1小時),然后將雛鴨放入,任意吃食,隨吃隨加。
應當充分保證青飼料的供給,適量增加日糧中的蛋白質,不喂發(fā)霉變質的飼料,做到定時定量,少給勤加,每2~3小時喂1次,每天喂6~8次;一周齡的雛鴨,每晝夜喂食6~7次,白天5~6次(2.0~2.5小時一次),晚上喂食是養(yǎng)好雛鴨的重要條件,同時也可檢查溫度防止擠壓。7日齡后,在氣溫24℃以上晴天,可先在淺水塘內放水;10日齡后可在溫度24℃左右的晴天,選擇在有水有草的地勢平坦地方放牧放水,讓其自由采食,適當運動,提高適口性。如遇天冷陰雨時,在半月齡以后放水。初放水時間要短,隨日齡增加而延長;放牧放水時要注意預防驚群、日曬、雨淋、驚雷和鼠害。
鴨副粘病毒病的預防措施
不要隨便到外地引種,以防帶回疫病,已引進的要隔離飼養(yǎng)觀察。
1、平時應加強鴨群的飼養(yǎng)管理,調整鴨群的飼養(yǎng)密度,注意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經常消毒鴨舍及用具,對4~8周齡的仔鴨可全群喂服維生素和、或在飼草中添加自制大蒜酊。 2、在上目前尚無物,應堅持預防為主原則,及早接種,對已發(fā)病鴨群,要分病鴨和假定健康鴨區(qū)別對待,已發(fā)病鴨用蛋黃,未發(fā)病鴨使用“鴨副粘病毒”緊急接種;10~14日齡雛鴨每只肌注0.3毫升,青年鴨每只肌注0.5毫升,大鴨每只肌注1毫升,或種鴨產蛋前20天時肌注0.5毫升/只,可在常溫下避光保存,使用方便。效果好。
外界刺激
鴨子不能經常受刺激,這里的刺激一是指物方面的,一個是指病菌方面的。物理刺激是指雛鴨收到突然的驚嚇,從而導致自己的惶恐不安,然后有些鴨子就會出現(xiàn)啄毛的情況。而病菌方面則是指一些鴨舍病菌較多,切沒有及時清理,長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鴨子會慢慢覺得自己發(fā)癢,然后去啄毛,以讓自己舒服一點。但是它越去破壞傷口,病菌就越多,啄毛就越頻繁,這是外界刺激引起的啄毛原因了。
這個相信不用多說,不少鴨子啄毛其實都是這個原因。一些躲在鴨子的身上,養(yǎng)分的時候會讓鴨子覺得身體發(fā)癢,然后引發(fā)啄癖。這個原因引起大的啄毛還是比較輕的,嚴重的時候會讓鴨子直接啄肉,搞的傷痕累累。日常殺菌的時候還要記得驅蟲,雛鴨身上的其實擴散的很快的,加上雛鴨比較密集的原因,很容易出現(xiàn)損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