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建筑,在地l震時它像汽車的減震器一樣起著變形消能的作用,它是由若干斗形的木塊和弓形的短枋木相互交接組合而成的構件,用在柱頭頂或額枋之上,起著承托梁架和出挑屋檐的作用。
當地l震發(fā)生時,屋頂與柱之間的若干組內外檐斗拱像彈簧層一樣起著變形消能的作用,從而大大減少了建筑物的破壞程度。很多帶斗拱的建筑都能抵御強烈地l震,在沒有斗拱的低等級附屬建筑被破壞殆盡的情況下,帶斗拱的主要大殿仍能幸存,充分說明了斗拱對抗震的貢獻。
斗拱可以形象的比作是:一根莖上生出燦爛蓮花,或隱或現的柱頂,拱托著斗,斗托著拱,一朵一朵在巨大屋檐的陰影里,綻放開去,斗拱不是建筑的全部,卻往往是耀眼奪目的所在,不可否認斗拱是中國建筑中至美的元素,有時甚至會被錯認為只有天工才能完成。
斗拱所帶來的裝飾效果,成了主人的豪富之氣與匠人的奇技巧思的集中體現,也順理成章地成了各種民間夸比競賽行為的爆發(fā)點,于是以斗拱為主題,所產生的裝飾做法形形色色,全都繁復異常、奪人眼球,束縛一旦被打開,就會插上想象的翅膀,斗拱除了激發(fā)藝術上的夸張浪漫,也會讓一向以嚴謹著稱的中國工匠,做出許多可愛的舉動。
中國建筑,自古以來,即以木構架為骨干,墻壁隔肩以維護,不負擔屋頂的重量。這種木構架,下有立柱,上有梁檁。在梁檁與立柱之間,有一個過渡部分,由許多枓型木塊與肋型曲木層層墊托向外伸張,在檐下可以使出檐加遠,這便是中國建筑數千年來所特有的‘枓栱’部分。梁架是構成建筑物的主體,而斗栱結構是木構建筑中變化明顯的部分,斗栱的萌生且發(fā)展、成熟勾勒出中國古代建筑演變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