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顯微鏡的問世,要從400年前說起
顯微鏡的問世,要從400年前說起。1590年前后,眼鏡工匠詹森把兩個凸透鏡前后放置,發(fā)現(xiàn)物體的細節(jié)變得十分清楚。光學顯微鏡就是這樣偶然發(fā)明的。但是,談到顯微鏡,荷蘭人列文虎克的名氣比詹森大得多。列文虎克的貢獻,不僅是自制出放大倍數(shù)達到300的顯微鏡,而且致力于顯微鏡的實際應用。這使他成為顯微鏡發(fā)展的杰出人物。 閱讀關于列文虎克的記載文字,給我們留下難忘印象的,就是他那不可遏制的強烈的好奇心。他本是個賣亞麻制品的商人,卻以制作玻璃與金屬制品為樂事。
金相顯微鏡主要用于鑒定和分析
金相顯微鏡主要用于鑒定和分析金屬內(nèi)部結構組織,它是金屬學研究金相的重要儀器,是工業(yè)部門鑒定產(chǎn)品質量的關鍵設備,該儀器配用攝像裝置,可攝取金相圖譜,并對圖譜進行測量分析,對圖象進行編輯、輸出、存儲、管理等功能。 金相顯微鏡由于易于操作、視場較大、價格相對低廉,直到現(xiàn)在仍然是常規(guī)檢驗和研究工作中常使用的儀器。
廣視場目鏡的推廣使用特點
廣視場目鏡 廣視場目鏡的結構特點是場光闌顯著增大,一般為22mm~26.5mm(老式目鏡的場光闌直徑只有16mm),充分利用了平場物鏡擴大了的象場面積。 此外,有的顯微鏡還配置有高眼點目鏡,使眼睛有缺陷(如散光)的人可以戴著眼鏡進行觀察,物象的質量可以免受眼睛缺陷的影響。由于平場消色差物鏡和廣視場目鏡的推廣使用,使顯微組織觀察的視域擴大了許多,這也相應提高了對顯微鏡載物臺加工精度和試樣制備質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