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顯微鏡為什么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體?
工業(yè)測量顯微鏡廣泛應用于多個行業(yè),特別在電子行業(yè),是觀察電路板的構造和測量距離的“得力”儀器。關于顯微鏡的測量基礎知識,今天小編就和您淺聊一下。 一起走進顯微鏡的世界 首先,我們從顯微鏡的主要構成和光路說起, 在上圖中也提到了顯微鏡的三種照明方式。照明方式不同,觀察成像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工件以及測量部位,選擇適合的照明方式。顯微鏡是人類這個時期偉大的發(fā)明之一。在它發(fā)明出來之前,人類關于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觀看微小的物體。顯微鏡的發(fā)明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xiàn)在人類視野中。那么顯微鏡為什么能夠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體呢?它的結構又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揭秘吧!
帶你了解現(xiàn)代科研中的顯微鏡
場離子顯微鏡 場離子顯微鏡(Field ion microscope,F(xiàn)IM)是早達到原子分辨率,也就是早能看得到原子尺度的顯微鏡。 帶你了解現(xiàn)代科研中的顯微鏡 如果要用FIM看像,樣品得先處理成針狀,針的末端曲率半徑約在200-1000埃。工作時首先將容器抽到1.33×10^(-6)Pa的真空度,然后通入壓力約1.33×10^(-1)Pa的成像氣體例如惰性氣體氦。在樣品加上足夠高的電壓時,氣體原子發(fā)生極化和電離;在低溫環(huán)境下,熒光屏上即可顯示表層原子的清晰圖像,圖像中每一個亮點都是單個原子的像。 帶你了解現(xiàn)代科研中的顯微鏡 通過惰性氣體電離便可以觀察試樣表面的原子排列情況, 同時還可以控制試樣上的原子以離子形式蒸發(fā)離開表面(稱為場蒸發(fā)) 簡單來說,氣體原子在樣品的電離飛出打在熒光屏上,這些熒光屏上的點便表示了樣品(其實主要是半球形)的原子排布。因此,F(xiàn)IM被稱為原子級別的顯微鏡。
雙目鏡筒中顯微鏡的分類和特點
具有如下地特點: 1、雙目鏡筒中的左右兩光束不是平行,而是具有一定的夾角(一般為12度至15度),因此成像具有三維立體感。 2、像是直立的,便于操作和解剖,這是由于在目鏡下方的棱鏡把像倒轉過來的緣故。 3、雖然放大率不如常規(guī)顯微鏡,但其工作距離很長 。 4、焦深大,便于觀察被檢物體的全層。 5、視場直徑大。 顯微鏡的分類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