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加固公司_加固工程_加固材料-前景建筑工程
如何有效對房屋進行抗震加固(一)抗震加固改造工作一般程序:
抗震性能鑒定→抗震加固設計→抗震加固工程施工圖審查→抗震加固工程施工方案編制→施工→驗收
(二)震損建筑加固改造前可對震損部位、構件采用如下方法修復:
1、對拉斷或受壓屈服的受壓鋼筋,用等截面等強度的新鋼筋替換,新鋼筋與原結構鋼筋應有可靠連接;
2、對受壓破壞部分的砌體或混凝土進行替換;
3、對裂縫視其寬度大小進行修復或灌漿處理。
震損建筑的抗震結構設計應考慮震損情況,選擇適當?shù)募庸谭椒▽Ψ课葸M行抗震加固改造。
(三)房屋抗震承載力不能滿足要求時,可以選擇下列加固改造方法:
1、面層或板墻加固:在墻體的一側或兩側采用水泥砂漿面層、鋼筋網(wǎng)砂漿面層或現(xiàn)澆混凝土板墻加固;
2、修補和灌漿:對已開裂的墻體,可采用壓力灌漿修補,對砌筑砂漿飽滿度差或砌筑砂漿等級強度低的墻體,可滿墻灌漿加固。
3、拆砌或增設抗震墻:對強度過低或破壞嚴重的原墻體可拆除重砌;重砌和增設抗震墻的材料可采用磚或砌塊,也可以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
4、包角或鑲邊加固:在柱、墻角或門窗洞邊用型鋼或鋼筋混凝土包角或鑲邊;柱、墻垛還可以用現(xiàn)澆混凝土套加固;
5、外加柱加固:在墻體交接處采用混凝土構造柱加固,柱應與圈梁、拉桿成整體,或與現(xiàn)澆混凝土樓、屋蓋可靠連接;
6、支撐或支架加固:對剛度差的房屋,可增設型鋼或鋼筋混凝土的支撐或支架加固。
(四)房屋整體性不滿足要求時,可選擇下列加固改造方法:
1、當墻體布置在平面內不閉合時,可增設墻段形成閉合,在開口處增設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
2、當縱橫墻連接較差時,可采用鋼拉桿、長錨桿、外加柱或外加圈梁等加固改造;
3、樓、屋蓋板支承長度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增設附加支座加大支承長度、托梁或采取增強樓、屋蓋整體性的措施;
4、當圈梁設置不符合鑒定要求時,應增設圈梁當墻體布置在平面內不閉合時,可增設墻段形成閉合,在開口處增設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
(五)對房屋中易倒塌的部分,可選擇下列加固改造方法:
1、懸挑構件的錨固長度不能滿足要求時,加固工程宜采用增設托架、外包鋼套或采用減少懸挑長度的措施;
2、隔墻無拉結或拉結不牢,可采用鑲邊、埋設鐵夾套、錨筋或鋼拉桿加固改造;
3、支承大梁等的墻段抗震能力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采用增設墻體柱、扶壁柱鋼筋混凝土柱或采用面層、板墻加固改造;
4、出屋面的煙囪、無拉結女兒墻超過規(guī)定高度時,宜拆矮或采用型鋼、鋼拉桿加固改造;
5、懸挑構件的錨固長度不能滿足要求時,宜采用增設托架、外包鋼套或采用減少懸挑長度的措施;承重窗間墻寬度過小或抗震能力不能滿足要求時,可增設鋼筋混凝土窗框或采用面層、板墻加固改造;
當具有明顯扭轉效應的多層砌體房屋抗震能力不能滿足要求時,可優(yōu)先在薄弱部位增設砌體墻或現(xiàn)澆混凝土墻,或在原墻增加面層;亦可采取分割平面單元,減少扭轉效應的措施。
、房屋直接增層時,地基一定要這樣加固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很多既有建筑由于受到當時經(jīng)濟條件及建筑技術的制約,其使用功能和結構形式已不能滿足現(xiàn)階段需求。
若因此將整個建筑拆除,重新建造,必然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得不償失。這個時候,采用增層改造的方法無疑是很好的選擇,既增加了建筑物的有效使用面積,又節(jié)約了成本,保護了環(huán)境。
但是,在建筑物直接增層時,不可忽視對地基承載力的鑒定及加固。那么,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有哪些呢?
1.當既有建筑地基土質良好,承載力高時,可加大基礎底面積,加大后基礎的面積宜比計算值提高10%。
2.當驗算原基礎強度時,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強度折減。
3.當既有建筑地基土較軟弱、承載力較低時,可采用樁基礎承受增層荷載,應在樁體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再在其上施工新加大的基礎承臺,按規(guī)定將樁與基礎連接,并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驗算基礎沉降。
4.當既有建筑為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時,根據(jù)增層荷載要求,可采用錨桿靜壓樁加固,當原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的寬度或厚度不能滿足壓樁要求時,壓樁前應先加寬或加厚基礎,再進行壓樁施工。也可采用樹根樁、旋噴樁等方法加固。
5.當原基礎剛度和整體性較好或有鋼筋混凝土地梁時,可采用抬梁或挑梁承受新增層結構荷載,不需對原基礎進行加固。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應通過計算確定。梁可置于原基礎或地梁下,當采用預制的抬梁時,梁、樁和基礎應緊密連接,并應驗算抬梁或挑梁與基礎或地梁間的局部受壓承載力。
6.當上部結構和基礎剛度較好、持力層埋置較淺、地下水位較低、施工開挖對原結構不會產(chǎn)生附加下沉和開裂時,可采用墩式基礎或在原基礎下做坑式靜壓樁加固。
7.當采用注漿法加固既有建筑地基時,對濕陷性黃土地基和填土地基或其他由于注漿加固易引起附加變形的地基,均應添加、速凝劑等,以防止對增層建筑物產(chǎn)生不利影響。
8.當既有建筑為樁基礎時,應檢查原樁體質量及狀況,實測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以確定樁間土的壓密狀況,按樁土共同工作條件,提高原樁基礎的承載能力。對于承臺與土脫空情況,不得考慮樁土共同工作。當樁數(shù)不足時應適當補樁,對已腐爛的木樁或破損的混凝土樁,應經(jīng)加固修復后方可進行增層施工。
9.當既有建筑原地質勘察資料過于簡單或無地質勘察資料,而建筑物下又有人防工程或較為復雜場地情況時,應補充進行巖土工程勘察,查明場地情況。
10.當采用扶壁柱式結構直接增層時,柱體應落在新設置的基礎上,新舊基礎應連成整體,新基礎下如為土質地基時,應先夯入碎石或采用其他方法加固后方可進行基礎施工。
結構加固_加固工程_鋼結構_加固材料-前景建筑工程
錨桿加固施工要點關于布置錨桿的技術要點
建筑施工人員一般會按照隧道斷面成狀且與巖體主結構面成較大角度布置,當遇到主結構面不明顯的時候,施工技術人員可以按照隧道周邊輪廓的垂直布置,在開挖面上面進行梅花形錨桿的布點陣。
錨桿孔的位置
一般來說,誤差不大于-4~10cm,在施工人員鉆孔之后,必須要使用高壓水來將其沖洗干凈,然后再用高壓氣將里面的水份吹出來,蒸發(fā)干。對于機械錨固錨桿孔,應將孔深的誤差控制在-1~1cm,當技術人員鉆到了設計深度時,如果遇到了破碎的巖土夾層或者是比較軟的巖石,就應變更錨桿的位置和深度。
錨桿支護施工過程
技術人員一定要保證桿身是筆直無缺損的,不能沾有油圬和雜質,同時還不能有鐵銹,否則會嚴重影響施工的整體質量。至于楔縫錨桿,必須要保證楔縫的平整與垂直,位置應在錨桿中心的截面上面,而縫寬的誤差要控制在±0.5mm之間,縫長的誤差搖控制在±5mm。
錨桿的安裝技術要求
在按照鋼筋砂漿錨桿的時候,一般分為先灌漿后錨固和先錨后灌漿兩種類型的施工工藝,先灌漿后錨固施工法,在安裝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漏漿質量問題的發(fā)生,而先錨后灌漿施工法,則要關注注漿排氣的問題,不然就會很容易產(chǎn)生砂漿不飽滿的情況,這樣會直接導致錨固效果不佳。在按照樹脂錨桿的時候,通常需要使用桿體將藥包送到孔底捅破并攪拌30s,以此來固定桿體,在15min后,樹脂固化達80%~90%的終強度,才能進行墊板的安裝施工。在低溫和孔中有流水(180~390ml/min)的情況下,樹脂錨桿仍然可以使用。
預應力錨桿安裝,錨桿內錨頭錨固后,外錨端用千斤頂張拉,對每根錨桿加10t左右的預張拉力,緊固桿體尾部墊板螺栓,全長灌注水泥砂漿。
鐵路路基錨桿擋土墻
(1)錨桿擋土墻可用于一般地區(qū)巖質路塹地段,根據(jù)地質及工程地質情況,可選用肋柱式或無肋柱式結構形式。
(2)肋柱式錨桿擋土墻可根據(jù)地形采用單級或多級。在多級墻上、下兩級墻之間,應設置平臺,平臺寬度不宜小于2.0m,每級墻高度不宜大于8m,具體高度可視地質和施工條件而定,總高度不宜大于18m。
(3)錨桿擋土墻應自上往下進行施工。施工前,應清除巖面松動石塊,整平墻背坡面,并按設計要求作錨桿拉拔試驗。
(4)安裝墻板時應隨裝板隨做墻背回填。
(5)錨桿頭應按設計進行防銹處理和防水封閉。
錨噴支護
1.錨桿孔的施工
(1)孔位布置:孔位應根據(jù)設計要求和圍巖情況布孔并標記,偏差不得大于20cm。
(2)錨桿孔徑:砂漿錨桿的錨桿孔徑應大于錨桿體直徑15mm。
(3)鉆孔方向:錨桿孔宜沿隧道周邊徑向鉆孔,但鉆孔不宜平行巖面。
(4)鉆孔深度:砂漿錨桿孔深誤差不應大于±10cm。
(5)錨桿孔應保持直線。
(6)灌漿前清孔:鉆孔內若殘存有積水、巖粉、碎屑或其他雜物,會影響灌漿質量和妨礙錨桿桿體插入,也影響錨桿效果。因此,錨桿安裝前須采用人工或高壓風、水清除孔內積水和巖粉、碎屑等雜物。
2.錨桿安裝
(1)砂漿:砂漿錨桿孔內的砂漿也應采用灌漿罐和注漿管進行注漿。注漿開始或中途停止超過30min時應用水潤滑灌漿罐及其管路,注漿孔口壓力不得大于0.4MPa,注漿時應堵塞孔口。注漿管應插至距孔底5~10cm處,隨水泥砂漿的注入緩慢勻速拔出,并用手將水泥紙堵住孔口。
(2)錨桿安裝:錨桿頭就位孔口后,將堵塞孔口水泥紙掀開,隨即迅速將桿體插入并安裝到位。若孔口無水泥砂漿溢出,說明注入砂漿不足,應將桿體拔出重新灌注后再安裝錨桿;錨桿桿體插入孔內的長度不宜小于設計規(guī)定。錨桿安設值,不得隨意敲擊,3d內不得懸掛重物。
(3)鉆孔注漿的飽滿程度,是確保安裝質量的關鍵,工藝要求注漿管插到距孔底5~10cm,并隨砂漿的注入而緩慢勻速拔出,就是為了避免拔管過快而造成孔內砂漿脫節(jié)。砂漿不足時應重注砂漿。
(4)普通砂漿錨桿安裝后不久,隨意敲擊桿體將影響砂漿與錨桿桿體、砂漿與孔壁的粘結強度,降低錨桿的錨固力。普通砂漿3d所能達到的強度為28d強度的40%左右,因此規(guī)定3d內不得懸掛重物,不但是為了保證錨固質量,也是為防止發(fā)生安全事故。
圍巖錨桿
(1)錨桿的布置一般沿洞室周邊徑向均勻布置,必要時底部也要加錨桿。
(2)為保證加固帶有一定厚度,錨桿的長度與間距之比一般為2∶1。
(3)為防止錨桿間圍巖坍落,還應配合網(wǎng)噴混凝土,噴層主要承擔錨桿間的局部坍塌荷載。
普通水泥砂漿錨桿
(1)普通水泥砂漿錨桿與中空注漿錨桿施工順序不同,施工順序為成孔后先注漿再安裝錨桿。
(2)普通水泥砂漿錨桿宜選用螺紋鋼筋作為錨桿。錨桿外露端應加工120~150mm的標準螺紋,并采用配套標準螺母。
(3)砂漿配合比(質量比)∶水泥∶砂∶水宜為1∶1~1.5∶(0.45~0.5),砂的粒徑不宜大于3mm。
(4)砂漿應隨拌隨用,一次拌和的砂漿應在初凝前用完,已初凝的砂漿不得使用。
(5)采用單管注漿工藝,灌漿管應插至距孔底50~100mm處,開始注漿后反復將注漿管向孔底送,使砂漿將孔內多余的水擠壓出孔外,之后隨水泥砂漿的注入緩慢勻速拔出。灌漿壓力不宜大于0.4MPa。
(6)注漿開始或中途暫停超過30min時,應用水潤滑灌漿罐及其管路。
(7)砂漿灌注后應及時插入錨桿桿體,錨桿桿體插到設計深度時,孔口應有砂漿流出,若孔口無砂漿流出,則應將桿體拔出重新灌漿。全長粘結錨桿應灌漿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