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青蛙養(yǎng)殖的娃池的挖掘情況
目前用的比較多的是“回”字形高產池。所謂“回”字形池,就是單個蛙池四周的埂和池中的環(huán)形溝組成了“回”字內外的兩個“口”。該蛙池的基本規(guī)格為25×8米,每個口約200㎡,每畝場地大約可以挖建蛙池3口。食臺區(qū)寬1.5米左右,水溝寬1米,休息區(qū)寬2米,水溝深30-50厘米,長度因地制宜不超過25米。由于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大量捕食田蛙加之濫施農藥,使自然界中的蛙類資源嚴重枯竭。池梗要比蛙池高30厘米左右,在蝌蚪飼養(yǎng)中后期需要擴大水面,實現(xiàn)全水面養(yǎng)殖,增大蝌蚪的活動區(qū)域。
挖掘青蛙養(yǎng)殖池時,要先將場地進行測量,然后在地面用白灰畫出草圖,按照畫線開挖池溝和做池埂。場地不一定規(guī)整,有的是大小頭、三角形等,只要我們按照這種池形來挖建就可以了。(2)癥狀:發(fā)病早期,病蛙皮膚局部充血、發(fā)炎,有時僅嘴尖前部潰爛而身體皮膚完好,嚴重時全露出鼻骨。我們要力求將每一口蛙池做到比較平整,要盡量避免出現(xiàn)蛙池水溝一頭高一頭低的現(xiàn)象,因為這樣的蛙池會導致一頭的溝內的水已經滿了,而另一頭還沒有水。
蛙池需要埋設進排水管,一般選擇PVC管子,進水管一般選擇直徑75毫米,排水管略大,使用110毫米的直徑,排水管需要帶上彎頭安裝。進排水好呈對角線安裝。
?青蛙養(yǎng)殖之蛙卵孵化,你知道嗎?
土青蛙產卵后30-60分鐘收集受精卵后,應及時進行孵化。一般蛙場孵化量大,多采用孵化池或孵化網箱孵化,而孵化量小的可采用孵化框或水缸、木盆等容器作孵化器,水深5-10厘米,均可孵出蝌蚪。
(一)孵化設施 較大批量的專用的孵化設施一般是在土池或水泥池中搭建的密眼網箱。
(二)孵化前的準備 孵化前首先要清洗孵化設施及用具,用5%的漂白1粉水溶液浸泡1小時左右,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注入清水,水深保持20-40厘米,陽光猛烈氣溫較高時,1好在孵化池上拉遮陽網,防止漂浮水面的蛙卵被熱水燙1傷。
(三)孵化管理 孵化用水1好使用干凈的井水。使用池塘水的,再抽取時1好使用密眼網布進行過濾處理。在小土池或水泥池中架設網箱的,應盡量保持有微流水。使用塑料盆等容器開展蛙卵孵化的,可每天換水三分之一左右,以保持水質清新為準。水泥孵化池、孵化網箱,每平方米可放卵10000-15000粒;不能保持微流水的水泥孵化池或土池,投放卵粒密度可適當降低。因此,實行田蛙人工養(yǎng)殖,不僅可以利用田蛙防治農作物受到蟲害的侵害,同時更能夠防止蛙體寄生蟲對人體的危害,為人們提供優(yōu)質味美的蛙肉食品。在實際操作中,一般5塊左右蛙卵放一平方米;如果孵化池面積比較大,必須放多個卵塊時,應放同一天產的卵,以保證同步孵化,避免因孵化有先后而造成孵化池中蝌蚪大小不一,影響蝌蚪的生長。
青蛙養(yǎng)殖你必須知道的
1、水質管理
青蛙比較喜歡在岸上活動,一般依賴池水只是保持皮膚濕潤。但如果蛙池水質太臟,也會給青蛙養(yǎng)殖帶來危害。養(yǎng)殖者在水源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盡量勤換池水,保持池水的干凈,這樣可以1大限度的減少基本發(fā)生。
2、疾病的預防
青蛙的病害比較少,至今尚未發(fā)現(xiàn)有養(yǎng)殖場因病害遭受毀滅性的打擊。但養(yǎng)殖者在養(yǎng)殖中也要做好預防工作,確保養(yǎng)殖不發(fā)生重大疾病。
幼蛙正常采食之后,即可安排進行疾病預防工作。給青蛙投喂的預防藥品及營養(yǎng)補充劑主要有:
1、160g肽酶激安 200g三黃散,拌40kg飼料。主要通過護1肝1、排1毒1素、提高消化率,提高青蛙的抗病能力。
2、盛典或盛荃安消毒,因青蛙會出現(xiàn)相互撕咬現(xiàn)象,常常會引發(fā)細1菌沾染,從而引起青蛙的滅亡。故建議在水溫達到25度時,每月進行2次消毒。用量為:500ml盛典,用2000立方米水體;500ml盛荃安,用1200立方米水體。
3、青蛙的越冬管理
蛙類是冷血變溫動物,當外界環(huán)境溫度降到10℃以下,蛙類體溫隨之降低,新陳代謝減慢,開始進入冬眠期,青蛙冬眠前要做好蛙池管理,保證蛙池中長期有水,使種蛙冬眠洞穴位于較高位置,防止洞穴被水淹,影響冬眠質量,降低冬眠期的滅亡。青蛙屬本地品種,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強,冬眠期會自行打洞冬眠,無需人為干涉。所謂“回”字形池,就是單個蛙池四周的埂和池中的環(huán)形溝組成了“回”字內外的兩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