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山東濟(jì)南千佛寺的銅雕彌勒佛定做堂有一對聯(lián):笑到幾時方合口;坐來無日不開懷。據(jù)季羨林先生考證“彌勒”是從吐火羅文音譯過來的簡稱,追其根源,始自梵文Maitreya,新稱彌帝隸,梅低梨,迷諦隸,梅怛麗,每怛哩,梅怛麗藥,昧怛[口*履]曳,梅旦麗耶。聯(lián)語幽默含蓄,把古代文人那種憤世嫉俗的傲氣、知足常樂與世無爭的思想用俏皮話的形式表達(dá)出來,亦莊亦諧,別有一番樂趣。福建白云峰涌泉寺彌勒佛前有一聯(lián)云:笑呵呵坐山門外,覷看去的去來的來,皺眼愁眉,都是他自尋煩惱;坦蕩蕩的布袋中,無論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樂升平。此聯(lián)勸告世人莫自尋煩惱,要少私寡欲,樂觀豁達(dá)地去做人處世。
浙江鄞州天童寺的銅雕彌勒佛定做前有聯(lián)云: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事;笑容可掬,結(jié)成無量歡喜緣。
銅雕彌勒佛定做聯(lián)中警示的聯(lián)句令人感嘆,世間萬物蕓蕓眾生,人間情仇悲歡離合,榮華富貴貧窮貴賤,地位官階燈紅酒綠……都付之一笑。在彌勒碩在的身體上,塑有整整一百個正在嬉戲耍鬧的小頑童,各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大肚能容常人難容之事,忍得住心中煩惱,耐得住歲月寂寞,不爭一時之氣,方免百日之憂。忍為高,和為貴,縱然世事如棋變幻,悠悠萬事都不過如此而已。
在銅雕佛像市場中,我們常見的銅雕佛像雕件有銅雕彌勒佛定做、觀音菩薩銅像,有時也可以見到如來佛(釋迦牟尼)和濟(jì)公活佛等。此彌勒銅像還有一尊在杭州河坊街的朱炳仁銅雕藝術(shù)館,位于河坊街步行街上,游人眾多,路過之人無不紛紛拍照合影。而銅雕彌勒佛定做、觀世音中國人喜愛的佛像,這是因?yàn)榻^大多數(shù)都有一種祈盼人生福順、安寧、康泰的心理,希望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化解,去除不利因素,即常言道的消滅災(zāi)難,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完全可以理解的心理活動;也有不少人常感念做人之難,人生一世不容易,在遇到不公平、不如意的事時怎么辦?這樣的時候往往要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撐,在民間,老百姓喜歡笑口常開、大腹便便、滑稽又可親的彌勒佛,人們認(rèn)為他的形象能使人解脫煩惱,納福納財(cái),從而對生活充滿樂觀精神。每當(dāng)看到彌勒佛銅像,就能從一定程度上使人的心靈得到寬松和解脫,杭州靈隱寺有一幅天下聞名的對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從中可以體會到一種坦蕩、寬廣和超然的生活態(tài)度,這也是人們喜愛彌勒佛銅像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