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食用菌栽培模式
為了充分利用農業(yè)資源,降低食用菌生產(chǎn)成本,提益,近年來,河北省魏縣、廣平縣試驗示范了“一棚三茬”食用菌栽培模式,取得成功,經(jīng)濟效益相當可觀。不僅如此,這種模式能夠資源再利用,減少浪費和污染,具有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F(xiàn)將這種模式的具體操作方法及效益簡介如下:
茬:平菇、姬菇或白靈菇
以姬菇為例:7月中旬至8月底完成制種,9月上旬即可接種栽培,10月初出菇,采菇期可延續(xù)到第二年的3月底,其間共出四潮菇。一個200平方米的普通菇棚,可投料1萬公斤,產(chǎn)鮮菇1.25萬公斤左右,每公斤按1.8元計算,產(chǎn)值達2.2萬元左右,除去7000元料錢,毛收入1.5萬元。
第二茬:雞腿菇
8月至10月底完成制種。保存至第二年4月份。4月上旬,待上茬平菇或姬菇采收完后,將廢料運至棚外暴曬2-3天,粉碎,然后把廢料與新料按4:6的比例混合,裝袋接種。200平方米的菇棚可利用茬廢料1400公斤,節(jié)約開支1400元。發(fā)菌約需一個月時間。5月上旬菌絲發(fā)好后即可脫袋、覆土。5月中下旬開始采菇,6月底結束。其間可出三潮菇,200平方米的菇棚可覆料3500公斤,產(chǎn)鮮菇3000公斤,每公斤按3.4元計算,產(chǎn)值達1萬元以上,除去3000元料錢,毛收入7000元。
第三茬:草菇
4月初至5月底完成制種,7月初開始種植草菇。原料可采用60%的麥秸加40%的菌糠,摻入適量的過磷酸鈣。200平方米菇棚可利用第二茬廢料1250公斤,節(jié)約開支1200元。原料配好后,鋪于棚內畦間,厚度掌握在20厘米左右,然后接種。約10天后出菇,本茬可收2潮菇。一般每平方米可出菇6-7.5公斤,每公斤按4元計算,200平方米產(chǎn)值達5000元左右。
三茬總計可產(chǎn)鮮菇1.65萬公斤,總產(chǎn)值可達3.7萬元,除去建設200平方米菇棚投資1000元,用料投資1萬元后,全年可實現(xiàn)毛收入2.6萬元。
香菇栽培時間
二、栽培時間;秋季是香菇主要的栽培季節(jié),栽培時要根據(jù)栽培方式、栽培條件、培育品種以及各地的氣候特點妥善安排,努力創(chuàng)造適宜香菇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爭取早出菇、早上市,獲得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取得良好的經(jīng)濟收益;一般情況下4月底至5月上旬開始接種母種,5月中旬至6月中旬接種原種,6月下旬至7月下旬接種栽培種,8上旬至9月初接種栽培袋,由于8月中旬在全國仍處于高溫季節(jié),培養(yǎng)室內應安裝空調降溫,不安裝空調設備的,應在8月底9月初突擊接種栽培,遲在9月10日接種結束,以確保秋菇產(chǎn)量。
竹蓀種類
竹蓀是一種名貴的食藥兼用真菌,含有21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減肥、、降膽固醇和、以及等功效,堪稱當代理想的“”。
一、竹蓀的等級標準
竹蓀干品按大小、色澤和完整度進行分級、包裝,其分級標準如下:
1.
一級:長12厘米、寬4厘米,色白,完整。
2.
二級:長10~11厘米、寬3厘米,色稍黃、完整。
3.
三級:長8~9厘米、寬2厘米,色黃,略有破碎。
4.
四級(等外品):長7厘米以下,色深,有破碎。
按以級進行包裝,每25克或50克作1小扎,兩端用紅毛線扎緊,600克裝1個小袋,2小袋裝1個中袋(用聚乙烯塑料袋),4個中袋1個紙箱,箱內襯一層防潮紙,然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