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油莎豆對土壤要求非常低,可充分利用河灘、廢棄荒地等廣泛種植。不與大田作物爭良田,可有效緩解我國乃至世界土地資源日趨減少的資源危機,還能達到改良土壤,降低鹽堿,固沙、防風、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保持生態(tài)植被,調節(jié)改善局域氣候。具體條件如下:
一、要選好地域,就是盡量考慮到與油莎豆原產(chǎn)地近似的地域種植油莎豆,如果想當然到海南去種植油莎豆,結果就不會理想。
二、要選好土壤,就是盡量選擇砂質土壤種植油莎豆,不要認為啥地方都可以種植,像撂僵地、粘土地、紅壤等就不適合油莎豆的種植。
三、要掌握種植技術,就是要努力學習了解油莎豆的特性,參照類似的農作物的種植技術進行改進,從而完善掌握油莎豆的種植技術。
四、要有收獲機,就是要提前考慮如何收獲,一畝地人工收獲需要30個人工左右,收獲的時間盡量在霜降前后,如果種植面積多,人工是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收獲的,在東北、新疆、內蒙等地,都有因為沒有適用的收獲機造成大批油莎豆凍爛在地里的情況。由于我國疆域廣,同樣砂質土壤,河南一個樣,新疆一個樣,內蒙又一個樣,對收獲機的要求也就不能夠都一個樣,因此,配備適用的油莎豆收獲機是大規(guī)模種植油莎豆的首要之舉,重中之重。
油沙豆的抗病力特別強,幾乎沒有什么病害。國內僅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有報道發(fā)現(xiàn)枯葉病,其病癥為葉片和葉鞘初期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病斑,病斑中部黃褐色,邊緣明顯,褐色。隨后病斑逐漸擴大,病斑相連,造成部分或者大部分葉片枯萎。田間發(fā)病嚴重時,成片植株枯萎。一般發(fā)生在7~8月,生長后期,由于高溫多濕通風透光不好,極易發(fā)病。防治方法主要是控制氮肥施用量,適當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防止植株過密倒伏,收獲時燒毀病株病葉,實施輪作,避免連作,在發(fā)病初期,可試用70%托布津800~1000倍液噴灑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