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蓬松度
蓬松度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每盎司(30g)羽絨所占體積立方英寸的數(shù)值,比如,一盎司的羽絨所占空間為 800 立方英寸,我們就稱這款羽絨服的蓬松度為 800。蓬松度是羽絨等級劃分的主要標志。
▲ 一盎司的羽絨,不同蓬松度體積不同
蓬松度越大,所包含的靜止的空氣也越大。靜止空氣層是很好的隔熱保溫層,所以羽絨的蓬松度與羽絨服的保暖性有很直接的聯(lián)系。
在其它條件等同的情況下,用高蓬松度的羽絨制作的羽絨服,比用低蓬松度的羽絨制造的同樣溫暖的羽絨服更輕,更容易壓縮。
重量一致的羽絨服,體積越大,蓬松度就越好。
對于一件羽絨服來說,充絨量和蓬松度同等重要,一件 900 蓬卻只充 100 絨的排骨羽絨服很可能還不如一件只有 500 蓬但充了 250g 羽絨的中等厚度面包羽絨服保暖。
所以充絨量大蓬松度高的羽絨服才會有好的保暖效果。
除了上面這四種需要了解的,還要看羽絨服的面料。
羽絨淋水后保暖性能會下降很多,所以優(yōu)先選擇具有防水處理的面料。羽絨服面料支根數(shù)越大(也就是面料細膩,緊實),越能防止鉆絨和跑絨。
決定羽絨服是否保暖主要可以從含絨量,充絨量,蓬松度和外層面料等方面來進行選擇。
含絨量
說到含絨量,先來說說羽絨與羽毛的區(qū)別。
羽絨是長在鵝、鴨的腹部呈星朵狀的絨毛(上圖右邊絨毛),就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而羽毛是片狀的。
市面上的羽絨服很少用100%純羽絨的,因為羽絨服中間填充物需要一定的支撐力,所以會有一定比例的羽毛,就像上面所說的含絨量,其實是指的羽絨與羽毛的含量占比,國家標準對羽絨服的定義是含絨量在50%以上的才能稱為羽絨服,而現(xiàn)在質(zhì)量稍微好點的基本上含絨量都在70%以上。所以羽絨服質(zhì)量優(yōu)劣的關(guān)鍵指標是含絨量,含絨量越高,保暖效果相對會更好。
另外羽絨的種類也是羽絨服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常見的就是鴨絨和鵝絨??赡艽蠹乙沧⒁獾?,同一個品牌,可能款式什么的都差不多的一件羽絨服,價格上卻相差很多,往往用鵝絨的都要比用鴨絨的貴。那是因為,相對于鴨絨而言,鵝絨的品質(zhì)會更好,絨朵大,中空度高、蓬松性好、回彈性好,更加輕便且無異味,儲存空氣的能力更強,所以保暖性更強。
對于市面上一般的羽絨服而言,絨的品質(zhì)排序是:
白鵝絨>灰鵝絨>白鴨絨>灰鴨絨
羽絨服的誕生就是出于原始和本能的人類生存需求。
比較被廣泛接受的一種說法是,1936年,美國人Eddie Bauer發(fā)明了件名為“Skyliner”的羽絨服。
令他萌明羽絨服念頭的,卻是一段頗為驚險的經(jīng)歷,他在1935年冬季中旬與朋友進行外出之旅時,險些因為體溫過低而喪生。
劫后余生,他決定發(fā)明一件極度保暖的衣物。他將羽絨包裹在絎縫之間,并于1940年申請了專利,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也常常穿著的“面包塊”。
因其的保暖性,受到了當時美軍士兵的喜愛,也奠定了羽絨服實用主義至上的基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