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玉米秸稈的營養(yǎng)價值比較低,在用作飼料時,必須要采取有效的預處理方式,進而提高飼料的適口性以及營養(yǎng)價值。玉米秸稈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通過物理方法以及化學方法兩種形式進行預處理,其中物理方法主要是對玉米秸稈的結構以及外形進行有效處理,主要采取的手段有熱壓、膨化等,沒有改變玉米秸稈的化學結構,只能單方面提高玉米秸稈的適口性,但是無法提高玉米秸稈的營養(yǎng)價值,同時物理方法一般對設備要求比較高,能耗也比較高,利潤率比較低,不適宜進行推廣應用。
國具有豐富的玉米秸稈資源,玉米秸稈本身的應用價值比較低,通過發(fā)酵飼料能夠有效促進其應用價值的提高,并有效改善其營養(yǎng)價值,能夠促進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單一的玉米秸稈具有較低的能力消化率,品質不高,蛋白質含量也不高。通過微生物發(fā)酵能夠顯著提高秸稈的利用率以及消化率,同時能夠提高微生物秸稈的營養(yǎng)價值,同時改善玉米秸稈飼料的適口性,促進家畜進食量。同時,采用微生物處理方法能夠延長玉米秸稈的貯存保質期,可以明顯改善家畜的飼料進食情況,終提高秸稈飼料的轉化率。
盡管單獨加入酶或菌時都可以降解并轉化秸稈中的纖維素成分,從而提高秸稈的利用價值,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如果利用酶和菌之間的互相作用協(xié)同處理秸稈則能夠取得更佳的效果。陳合等(2008)采用黃孢原毛平革菌結合外源纖維素酶和木聚糖酶共同降解玉米秸稈,顯著提高了其還原糖含量。李新社等(2011) 已利用纖維素酶和康寧木霉菌共處理玉米秸稈將其轉化為可發(fā)酵糖,并從玉米秸稈降解物中獲得了4.852g/L 的還原糖。菌酶共降解工藝為利用秸稈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方法,現(xiàn)已立足于玉米秸稈的生物發(fā)酵領域并成為其中的一個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