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直觀的紋飾則是寫實圖案,如鼓面中心的太陽紋,主暈中的翔鷺紋,競渡船紋、羽人舞蹈紋。太陽紋有光體和光芒,銅鼓上飾太陽紋與古人對太陽崇拜有關。其法是大鼓對大鼓,小鼓對小鼓,以四面為1組,每鼓3人,輪換著打,不能中斷。銅鼓上的翔鷺紋,一般是4只,其次是6只,也有8只,10只,14只,16只,18只的,多的達20只,都以逆時針方向繞著太陽紋飛翔,連綿不斷,構成一個鎖鏈式的花環(huán)。胸部的羽人劃船紋,船的首尾裝飾成鳥頭鳥尾形象,船上有化裝的人在活動,船下有魚,船的前后有水鳥,反映了船在水中的環(huán)境。腰部的羽人舞蹈紋,舞人頭戴羽冠,上身露,自腰以下圍以鷺尾舞裳,雙臂下曲,向左右側伸,扭動腰身,翩翩起舞。
除了平面裝飾外,有的銅鼓上還立體小雕塑,普遍的塑像是青蛙。在冷水沖型銅鼓上還有馬、騎士、牛群、牛耬、龜、魚、水禽的塑像;在靈山型銅鼓足部有雙鳥、虎、羊塑像,也是千姿百態(tài)。
銅鼓是一種民族文化的物質載體,因其具有的特殊文化內涵和社會功能,銅鼓文化曾在南方各少數民族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陳書·歐陽頠傳》曰:梁左衛(wèi)將軍蘭欽之少也,與(歐陽)頠相善,故頠常隨欽征討。然而在歷史發(fā)展演進和文化生態(tài)改變的現實環(huán)境下,銅鼓文化也呈現 出日漸衰微的局面,其原有的歷史使命逐漸,生存空間不斷縮小,傳統的保護模式已不足以實現傳承發(fā)展的目的?;谀壳暗陌l(fā)展現狀,應實施開發(fā)式保護策略,以期更好地保護銅鼓文化。上述銅鼓鑄造試驗,所運用的技術、方法,都是現代的,工人的技術也很不錯,但銅鼓鑄造的難題始終無法克服。銅鼓大小、輕重不一,鼓面多鑄有太陽紋、翎眼紋、云紋、乳釘紋、櫛紋、游旗紋等紋飾。但值得指出的是,近年來,銅鼓的和是一個比較熱門的工作,浙江、江西等一些樂器廠、工藝品制造廠也相繼做過銅鼓的鑄造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只是停留在學術研究和一般工藝品的層面,沒有得到使用銅鼓的民族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