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大部分糧庫,特別是北方糧庫,只要倉內具有通風系統(tǒng)都可以利用冬季低溫季節(jié)降低糧溫,這是目前糧庫廣泛采用的方法。無風道的倉房在冬季嚴寒干燥季節(jié),打開倉房門窗,使空氣在糧堆表面流通,逐層冷卻糧食。儲糧結露后,能使局部水分含量增加,終引起糧堆發(fā)熱、發(fā)芽、霉變、腐爛,失去利用價值。但糧堆內冷卻緩慢,特別是水分大、糧堆高的糧食效果不很顯著。在目前倉房條件下,仍是包裝倉較常用的方法。為增強通風效果,不少糧庫對散裝糧采用翻動糧面、扒溝、挖塘等方法冷卻糧食,其冷卻效果前者取決于翻動次數(shù)、深度與方式;后者取決于扒挖深度、與空氣接觸面積、內外溫差。

壓蓋糧面、密閉儲糧。糧堆的導熱性差,特別是在密閉不對流的條件下,其不良導熱的特性會更為突出,做好低溫糧的壓蓋密閉是實現(xiàn)“低溫儲糧”的關鍵,其措施有糧面壓蓋法、包圍壓蓋密閉法、干沙密閉壓蓋法和通風降溫密閉法。
并堆扒平壓實。將小堆糧并成大堆可發(fā)揮大糧堆保溫性好的特性;將原挖溝打塘的糧面一律扒平可減少與外界的接觸面;用板壓實糧面是減小糧堆的孔隙度,可達到減少空氣對流的目的,從而使糧堆保持低溫狀態(tài)。

糧倉的漏氣類型與漏氣部位不同,其處理措施和所用的材料不同。基本確定糧倉的漏氣部位后,就應采取有針對性的材料和方法解決問題。門窗四周槽管加薄膜密封后糧倉氣密性大大提高,也有效解決了門、窗與墻壁連接處漏氣的問題,滿足實施整倉環(huán)流熏蒸技術的要求。門窗氣密性改造采用單磚墻密封和槽管加薄膜法處理。單磚墻密封法簡單、經濟,可在門內砌單磚墻、墻面抹灰,提高氣密性。槽管加薄膜法是在離門窗框10~15cm 處切割深約2cm、寬約3cm 的槽,再用水泥砂漿填平槽溝,厚度約為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