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認為,更重要的是,冷鮮肉比熱鮮肉安全性更有保證。冷卻溫度下,大多數(shù)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受到抑制。熱鮮肉常見的售賣點是大大小小的農(nóng)貿(mào)市場,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檢驗的風險更大。
“相比熱鮮肉,冷鮮肉可能不夠‘嫩’,但口感上不會差太多?!痹S曉曦說,肉的嫩度主要取決于含水量。動物被屠宰后,肉的保水性先從高到低,在尸僵時達到低,然后通過肉的成熟慢慢恢復,終能恢復到接近熱鮮肉的水平。
一直以來,肉類零食品類都只被認為是帶有原味、燒烤和辛辣等口味的條狀和棒狀食物。隨著蛋白質食品受歡迎趨勢的愈發(fā)明顯,食品制造商逐漸開始為未來布局,通過增加各種新味道和形式來迎合這一趨勢。
進口肉類冷鏈查驗和儲存一體化設施,就是能夠同時對進口鮮凍肉類產(chǎn)品進行檢驗檢疫和存儲的一體化設施。它可以真正讓進口肉類從查驗到存儲在“全冷鏈”環(huán)境下完成。
1季度我國豬肉進口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一)國內豬肉供應充足,進口需求減弱。近年來,隨著我國生豬生產(chǎn)能力的提升,生豬出欄量逐漸增加。豬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鐵、鈣、磷等成分,是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2017年我國生豬出欄量增長0.5%,豬肉產(chǎn)量增長0.8%;2018年1月至2月,規(guī)模以上生豬屠宰企業(yè)屠宰量同比增長20.5%,其中2月同比增幅升至37.2% 。與此同時,豬肉消費卻呈現(xiàn)低迷態(tài)勢,2017年國內商超豬肉消費同比降幅達10% 。豬肉供應能力提升而消費下降,進口需求減弱。
(二)價格下跌,進口肉價格優(yōu)勢弱化。今年以來,在供應充足的壓力下,我國生豬市場價格大幅下滑:1季度,我國生豬出欄價每公斤較年初下跌了4.5元,跌幅為30.5%;白條肉每公斤較年初下跌了6.6元,跌幅為31.5% 。這么一來,市場需求限制,豬肉的供需關系對于養(yǎng)殖戶來說,就更加的不樂觀。與此同時,我國豬肉進口主要市場的價格則相對跌幅較淺,進口豬肉的價格優(yōu)勢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