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氮化是將工件放入一個密封空間內,通入氨氣,加熱到500-580℃保溫幾個小時到幾十個小時。金屬表面熱處理加工碳氮共滲溫度較低時表面易形成脆性的高氮低碳化合物ε相,溫度升高時可獲得含氮滲碳體。氨氣在400℃以上將發(fā)生如下分解反應:2NH3—→3H2 2N,從而爐內就有大量活性氮原子,活性氮原子[N]被鋼表面吸收,并向內部擴散,從而形成了氮化層。

焊后熱處理一般選用單一高溫回火或正火加高溫回火處理。對于氣焊焊口采用正火加高溫回火熱處理。這是因為氣焊的焊縫及熱影響區(qū)的晶粒粗大,需要細化晶粒,故采用正火處理。
然而單一的正火不能消除殘余應力,故需再加高溫回火以消除應力。單一的中溫回火只適用于工地拼裝的大型普通低碳鋼容器的組裝焊接,其目的是為了達到部分消除殘余應力和去氫。
軸承零件在淬火冷卻過程中因內應力所形成的裂紋稱淬火裂紋。造成這種裂紋的原因有:由于淬火加熱溫度過高或冷卻太急,熱應力和金屬質量體積變化時的組織應力大于鋼材的抗斷裂強度;工作表面的原有缺陷(如表面微細裂紋或劃痕)或是鋼材內部缺陷(如夾渣、嚴重的非金屬夾雜物、白點、縮孔等)在淬火時形成應力集中;嚴重的表面脫碳和碳化物偏析;零件淬火后回火不足或未及時回火;前面工序造成的冷沖應力過大、鍛造折疊、深的車削刀痕、油溝尖銳棱角等。
表面氧化裝置:表面氧化裝置是指通過化學反應在工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裝置。它由一系列槽子組成,通常稱發(fā)藍槽或黑槽。
表面機械強化裝置:表面機械強化裝置是指利用金屬丸拋擊或壓力輥壓或施加預應力,使工件行成表面壓應力或預應力狀態(tài)的裝置。有拋丸機和輥壓機等。
淬火冷卻設備:淬火冷卻設備是指用于熱處理淬火冷卻的裝置,有各種冷卻介質的淬火槽、噴射式淬火裝置和壓力淬火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