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定期維修工程:
古建筑的建造需要定期維護,包括除草和屋頂掛鉤。局部發(fā)現陷阱;梁柱和墻體支撐得到加強。小規(guī)模項目,如場地清理、室內外排水和疏浚。這類項目不改變現有結構、材料、外觀、裝飾和顏色,一般由管理單位或用戶單位作為常規(guī)工作完成。
救援和加固工程:
在危及安全的情況下,古建筑的某些部分應該被搶救出來,例如支撐、拉動、阻擋和加固等緊急項目。這類項目只有經過技術檢查、制定救援加固計劃并經主管部門批準后才能進行。如因特殊情況,不能提前申報的,必須報備案。
將圖案以全真等比的比例畫于石灰板上。此板稍后即用以決定玻璃規(guī)格并裁切、組裝玻璃。南方地區(qū)的木構建筑中一般來看天棚“徹上明造”的做法,將梁架全部暴露出來,人們進入建筑內部,將從立柱到梁架以及各個節(jié)點,都看得一清二楚,沒有半點隱藏。小的花窗可能只有兩個單位的大開口(openings)(左右各一),在上方加上小的開口。在西方重要的大教堂的正東與正西窗(一般稱為“大東窗”與“大西窗”),則可以有七大塊以上的主要開口。
細節(jié)的圖樣如人物毛發(fā)等等,則于玻璃制成后以自建物內側繪制的方式涂裝。漆料包括鉛粉、銅粉等成分,并以醋、酒等為镕劑。將制成之各小塊玻璃組裝于有溝漕的鉛制框架,而后將各大塊框架焊接接合,并于玻璃表面涂上脂質以防風雨并固定。
頤和園多寶琉璃塔,在北京頤和園萬壽山后山。清乾隆十六年(1751),為皇太后六十壽辰而建。高16米,為八面不等邊七級樓閣式與密檐式相結合的塔。古建筑的細節(jié)之美,在于飛檐、斗拱、藻井、雕花、垂花與槅扇之美。整座塔身用黃、綠、青、藍、紫五色琉璃磚鑲嵌而成。是北京現存琉璃塔中,造型優(yōu)美、顏色豐富的一座。 香山琉璃塔,在北京海淀區(qū)。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世班禪進京,乾隆為他建造了“宗鏡大昭之廟”,此塔就建在廟內。高30余米,八面七級樓閣式,外形似密檐式,檐部外挑,檐端共掛有56個銅鈴,風吹時齊響。各層有窗,墻面用琉璃磚鑲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