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德國工程師尼普科夫(Paul Gottlieb Nipkow)利用硒光電池發(fā)明了一種機械掃描裝置,這種裝置在后來的早期電視系統(tǒng)中得到了應用,到1939年機械掃描系統(tǒng)被淘汰。雖然跟后來100多年后利用計算機來操作的掃描儀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但從歷史的角度來說這算是人類歷早使用的掃描技術。 [1] 1984年世界上臺掃描儀問世。它由掃描頭、控制電路和機械部件組成。采取逐行掃描,得到的數(shù)字信號以點陣的形式保存,再使用文件編輯軟件將它編輯成標準格式的文本儲存在磁盤上。掃描儀產品紛繁復雜,簡單地介紹一些掃描儀發(fā)展歷史中常見的類型。但不負擔修理品的上門費、運送費、安裝及拆取等與實際修理無關的費用。 [1]

手持掃描儀的bai準確度不如臺式du掃描儀好,手持的掃瞄圖像的準確性取決于你zhi掃瞄時的路徑和速度,dao如果掃瞄過程出現(xiàn)了不平行的移動,那么出來的圖像就會歪斜,如果掃瞄的時候速度有快有慢出來的圖像會拉長或縮短,需要得到的圖片還是選擇臺式的,對于掃瞄的內容沒有什么特殊要求,只是掃瞄文字保存的話,比如報紙書籍上的一些信息則可以使用手持的,相對手機拍照來說變形還是比較小的,可以用文字軟件直接識別出來。手持式三維掃描儀的優(yōu)點:一高分辨率:檢測每個細節(jié)并提供極高的分辨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