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工業(yè)氣體是指氧、氮、氬、氦、氙、氫、二氧化碳、乙l炔、等。由于這些氣體具有固有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因此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推廣應用速度非???,幾乎滲透到各行各業(yè)。
工業(yè)氣體用量的傳統產業(yè)有:煉鋼、煉鐵、有色金屬冶煉、化肥生產、乙稀、丙稀、聚氯乙稀、人造纖維、合成纖維、硅膠橡制品、電纜和合成革等石油化學工業(yè)、機械工業(yè)中的焊接,金屬熱處理、氦扦漏等,浮法玻璃生產等。2008年,鋼鐵、化工兩個行業(yè)的占比為57%,有色以及其他行業(yè)對氧氣的應用相對分散,總共占比為43%。由于這些傳統產業(yè)在近幾年發(fā)展迅速,工業(yè)氣體的用量也達到高峰。
高爐富氧噴煤煉鐵可提高利用系數和降低焦比。1991年3月12至5月24日,首鋼公司在1號高爐進行了高富氧大噴煤試驗,l高富氧率達5.5%,鼓風中每富氧1%,可增產2.5%~3.0%,試驗期55天,共增產生鐵1.17萬噸;每富氧1%,可提高煤氣熱值1.28%~2.00%,相當于使用風溫升高32~79℃。鞍鋼2號高爐富氧噴煤冶煉試驗(1992年3月~1993年3月),氧氣由鞍鋼氧氣廠提供,氣量10000~12000m3/h,純度99.5%,壓力1.2~1.6MPa(進入高爐冷風前減壓至0.6MPa)。經壓縮后的原料空氣溫度較高,空氣預冷系統通過接觸式換熱降低空氣的溫度,同時可以洗滌其中的酸性物質等有害雜質。為安全,系統安裝了氮和均壓設施,冶煉結果,富氧鼓風以后,平均每富氧1%,可增產2.27%,溫度升高35℃,噸鐵成本降低6.91元。1993年12月14~15日,冶金部科技司組織鑒定,當富氧到24.71%時,噴煤量達到161kg/t,入爐焦比降到407kg/t,綜合焦比降到536kg/t。
化學工業(yè)與化肥工業(yè)及石油化工、石油化纖工業(yè),對氮的需求量都大。蘇聯63.7%的氮氣用于化學與化肥工業(yè)上,在氮、尿素、已內酰胺、乙烯、、聚、人造纖維、合成纖維、硅橡膠制品、電纜合成革等生產中,氮作為工藝氣體已廣泛應用與研究開拓。特別是乙烯裝置在石油化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化工行業(yè)應用氧氣制造yiyao、染料、zt等化工產品,此外還用來強化生產,如用吹氧法生產huanglin、噴氧氣化劣煤等。我國乙烯工業(yè)經近30年的發(fā)展,已初具規(guī)模。1993年全國乙烯產量203萬噸,預計2000年我國乙烯的需要量將超過500萬噸,2010年將達到800~1000萬噸。現國外乙烯裝置是向大型化發(fā)展,新建裝置規(guī)模多數在30~70萬噸/年。
氮氣在化工廠,主要用作保護氣、置換氣、洗滌氣,以保障安全生產。如聚生產,要用純氮(99.99%)作保護氣、置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