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存在的問題
某電廠2號鍋爐空氣預熱器2007年改造更換為29 -VI(T)型空氣預熱器。采用三分倉轉子回轉式,空氣預熱器由圓筒形的轉子和固定的圓筒形外殼、煙風道以及轉子驅動裝置組成。受熱面安裝在可轉動的轉子上,轉子分為48個分倉,每個倉格填裝3層傳熱元件。轉子驅動方式采用中心驅動,轉子每轉動一周完成一次熱交換過程。原設計轉子旋轉轉向為:煙氣- -一次風- -二次風- -煙氣。29-VI(T)型空氣預熱器原先設計值煙氣出口溫度(修正后)為120~127℃;一次風出口溫度為(378士5) ℃;二次風出口溫度為(337士5) ℃。該鍋爐運行至2013年一直存在著排煙溫度偏高,檢修前性能試驗時,實際運行數據為134. 86 ℃(修正后)。比29 VI( T)型空氣預熱器設計值高15. 86 ℃,夏季鍋爐滿負荷運行時排煙溫度高達150.9℃ ,經初步估算:排煙溫度比設計值高15℃,影響鍋爐效率接近1% ,增加機組煤耗達2.8 g/kWh。
為什么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不宜采用立式管式空預器?
由于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風機壓頭比煤粉鍋爐高很多,如果采用立式管式空預器,空氣將從管外走,空預器護板的密封性不好,容易漏風。而采用臥式管式空預器,空氣從管內走,密封結構更易于處理,避免漏風。此外,采用臥式管式空預器,煙氣在管外橫向沖刷,空預器管子壁溫較高,不易腐蝕。
回轉式空氣預熱器密封裝置主要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可調式密封。扇形板和弧形板是可以通過自動或手動調整的,其中扇形板大多可以自動調整。在回轉式空氣預熱器上安裝執(zhí)行機構,并且在扇形板附近裝有間隙監(jiān)測裝置,當熱態(tài)下間隙發(fā)生改變時,將間隙變化信號反饋至執(zhí)行機構,執(zhí)行機構動作,根據反饋信息上下調整扇形板,從而使間隙達到狀態(tài)。這種密封方式結構復雜,對運行要求高,可靠性不好,維護費費用高。哈鍋、上鍋、東鍋等企業(yè)生產的空預器主要采用這種技術,已不是市場主流,很少在改造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