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中國,初所有面食統(tǒng)稱為餅,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即早的面條。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中記有“水引餅”,是一種一尺一斷,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稱為冷淘的過水涼面;宋朝飲食市場上的面條品種達(dá)10種之多,豐富多彩,有插肉面、澆頭面等;元朝出現(xiàn)了可以久存的掛面;明朝有制作技術(shù)高超的拉面,還有山西等地制作特殊的刀削面;4、中國面條中舀入清湯(淹沒面條),抓香菜、蒜苗末,牛肉粒,澆上油潑辣椒即可食用。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jīng)過煮、炸后,再加入菜肴燒燜而熟的伊府面,這些是很早的面條制品。
買掛面 主要看“鈉”量
掛面在生產(chǎn)過程中少不了加入氯化鈉,因?yàn)槁然c能讓面條更加白亮,有利于縮短煮熟時間。
但是,吃一碗煮掛面,即使你一滴醬油不放,僅僅是白掛面里也已經(jīng)含有3克鹽了。
不信?冷面材料(2人份):冷面300克、番茄3個、黃瓜2根、咸鴨蛋2個、培根4條(醬牛肉也可以)、4勺蘋果醋、2勺白糖、1茶匙雞精、2勺生抽、半茶匙鹽、涼白開適量??纯茨硳烀鏍I養(yǎng)成分表:“鈉”含量為1200毫克/100克,也就是2兩面條中有3克鹽(400毫克鈉=1克鹽),占全天用鹽量的60%,還不算拌面的各種調(diào)味品。就是說吃沒加任何調(diào)料的一碗面,已經(jīng)不知不覺吃了這么多鹽。因此,買掛面時,主要看“鈉”這一欄,盡量選擇“鈉”含量低的。
雜醬面做法
主料:(六必居)干黃醬1袋,(天園醬園)甜面醬半袋(剩下半袋可以做中式沙拉,蘸蘿卜,生菜吃),肥瘦肉丁(去皮)100g(超市里面有賣那種去皮五花肉丁,自己制作也可以,五花肉切成半厘米見方的小丁),手搟面,
輔料:黃瓜,香菜,辣椒,蔥……,
調(diào)料:料酒,生抽,姜末做法1 油鍋少放一點(diǎn)油,油熱之后中火煸炒五花肉丁,待豬油出,加一點(diǎn)點(diǎn)料酒去腥,再加一些生抽,然后將肉丁盛出。
2 鍋內(nèi)留著煸肉的豬油,用一個碗把黃醬和面醬混合均勻,中火將醬炒一下,這樣醬才香。
3 醬出香味了,然后倒入肉丁,姜末(切特細(xì)),轉(zhuǎn)小火,慢慢的熬,醬和肉丁交融,那才好吃,不用再加鹽和糖,醬有自己的咸甜味,咕嘟個10分鐘查不多,得看著,不是攪和會,如果覺得干了,就少少加點(diǎn)水。
4 醬咕嘟好了,看著干干的收了汁,離火,醬ok,尅放進(jìn)冰箱里儲藏,以后直接做面就好了
5 接下來就是面了,炸醬面當(dāng)然是手搟面。煮面的水要比較多,放一些鹽,這樣面煮的時候不會粘連在一起,面不要煮的太爛,點(diǎn)3次水就差不多了,有一點(diǎn)點(diǎn)生,有咬勁吃,面條煮好了,開冷水,沖掉面糊,這樣才爽滑好吃。
6 面好后按個人口味加入雜醬醬料,放入辣椒,香菜,菜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