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其實烏桕樹的用處可不小,早在1400多年前,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中就記載了關于烏桕樹的種植。其中在四川一直是烏桕樹種植大省,其所產(chǎn)的桕籽遠銷國外。烏桕樹的果實和油桐樹的用途差不多,它們都含有豐富的油脂,都是可以用來榨油的。烏桕樹果實長得很像李子,在成熟了以后也會自動裂開,然后露出里面像牛奶糖一樣的果肉,但是這種果實是有毒不能吃的,誤食的話會出現(xiàn)頭暈、等癥狀。
由于烏桕籽外面包著的一層白色桕脂的潤滑,只需在后面輕輕一捏,烏桕籽就飛出去,又快又準,打在身上,還真有點生疼。如果將竹筷多劈開幾個豁口,還能多夾幾顆烏桕籽,一機多發(fā),威力更大,這是我們兒時玩打仗的有力,在這種槍林彈雨之中穿,我們會在頭上套上古藤編制的笆簍保護眼睛不致受傷。還有一種是,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了,它的制作是不能讓家長知道的,小伙伴們堅守同盟,秘密進行。別看烏桕樹樹皮粗糙皸裂,其木質象樟樹細膩致密,趁鮮濕時極易加工,是我們做槍把子的好材料。
烏桕雖美,也依然存在不可忽視的應用缺陷。其一,烏桕樹干分枝點較低。作為城市綠化行道樹,烏桕還存在不足。其二,烏桕病蟲害抗性較差。多發(fā)樗蠶、刺蛾、柳蘭葉甲、大蓑蛾等蟲害,不利于樹木生長及養(yǎng)護,破壞整體景觀效果。其三,樹干不直。烏桕枝干遒勁,雖古樸幽美,但軀干常常彎曲,較難實現(xiàn)標準化生產(chǎn)。因此,還需加大研發(fā)和投入力度,研發(fā)出分枝點高、抗病蟲害性能高的新品種,方能使烏桕廣泛運用于園林綠化中,增添城市綠化特色,豐富市民休閑生活。
“赤于楓”是烏桕在深秋初冬的一個局部景象,烏桕天生一身層層疊疊的菱狀卵形變色葉,這些變色天后變出的顏色遠不止“赤”色。春天嫩紅,夏天碧綠,秋天迎來黃紅暖色系,同時混雜著嫩黃、金黃、橙黃、火紅、褐紅、深紅,遠遠望去,好一棵色彩斑斕的樹。李漁《閑情偶寄》里說“楓之丹,桕之赤,皆為秋色之濃”,一個“濃”道出了烏桕的無限風光,一身色彩斑斕的風頭超過了銀杏的金黃,蓋過了雞爪槭的火紅,越過了蠟梅的紅褐。如果說春夏的烏桕安靜內(nèi)斂,那秋天的烏桕就是熱情奔放,如梵高的《向日葵》,自我陶醉于不斷變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