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榨油機在長時間的使用后榨條、榨圈油槽過深
榨油機在長期工作后,表面會積累大量的油垢,污垢,這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機械部件磨損嚴重,或者出現了縫隙而造成的漏渣現象,給我們的生產工作帶來了麻煩,那么我們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我們要進行仔細的查找原因,造成冒渣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ビ蜋C在長時間的使用后榨條、榨圈油槽過深,對于這種原因我們要調整榨條、榨圈的位置。餅太薄,榨膛壓力過大,我們就需要放大出餅的厚度,這樣才能舒緩壓力。壓榨遍數過多,這種比較好解決,減少壓榨次數就行了,零件磨損是大部分榨油設備漏渣的主要原因,油料太干也會造成冒渣的現象,可以適當提高水分。
控制油料籽入榨時的水分和溫度油料籽入榨前的水分和溫度、特別是水分,對壓榨效果有決定性的影響。水分過高、過低都不能使榨膛形成正常的壓力,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壓榨效果。
在榨油時,油料籽入榨時的水分通常是憑用戶的經驗來判斷。這里以油菜籽為例,介紹一般的判斷水分的辦法,供參考:
①看菜籽
用手指甲擠菜籽,有響聲并分成兩瓣、有油跡,說明水分合適;擠壓成扁平狀為水分過高;擠壓成粉末狀為水分過低。也可以用兩塊小木板輕輕搓擠菜籽,如果殼仁分開為水分合適;殼仁不能分開為水分過高;成粉末狀為水分過低。
②看出油
出油流暢、油色清亮,說明水分合適;油色淺、泡沫多、出油不流暢,說明水分過高;油色深而渾濁、粉狀渣增多,說明水分過低。
③看出餅
出餅成片狀,略有彈性,冷卻后,折斷聲脆,斷口處強度好、類似鋸齒,手捏不粘,內面光滑,外面有裂紋,表面不帶油跡,說明水分合適;出餅軟而無力,成大片狀,不易折斷,表面帶油漬,聞時有生味,說明水份過高;出餅酥松,或成粉末狀,有焦糊味,在出餅圈處出現放炮、冒煙現象,說明水份過低。
壓榨工作狀態(tài)判斷
榨油機在壓榨時的工作狀態(tài)將會不斷發(fā)生變化,因此,操作者應當按照以下提示,隨時注意觀察榨油機的工作狀態(tài),作出正確判斷并及時采取措施,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壓榨效果。
判斷榨膛壓力:
榨膛內必須有足夠而且穩(wěn)定的壓力才能正常生產。壓力的大小與出餅厚度、主軸轉速、油料蒸炒質量、油料品種等因素有關。
榨膛壓力通??梢詮碾娏鞅盹@示的電流讀數間接了解:電流讀數越大,表明榨膛壓力越高;反之則越低。在正常情況下,7.5kW電動機的工作電流應為10~14A,對于11kW電動機,正常的工作電流在22~24A之間。在主軸轉速、油料蒸炒質量、油料品種一定的情況下,調整調餅頭和出餅圈之間的間隙,可以保證負荷的穩(wěn)定:反時針轉動調節(jié)螺栓,間隙減小,餅變薄,壓力增大;順針轉動,間隙加大、餅增厚,壓力減小。正常出餅厚度推薦為2mm。餅不能太薄或太厚,太薄則會引起榨膛壓力增大,冒渣嚴重,甚至出現心軸卡死,榨籠爆裂等重大事故;太厚則榨膛壓力小,出油效率低。調整完畢達到比較好的效果以后,應當用夾緊螺母將調節(jié)螺栓鎖緊,以免在壓榨過程中逐漸發(fā)生變化。要達到既保證產量和出油率、又有足夠壓力的目的,關鍵是要控制料胚的炒籽質量。
跑渣過多
①個別榨條彎曲或間隙過大。此時,可卸下榨條,用紗布或油石將甲型榨條三凸方打磨,調直榨條重裝,必要時墊些薄鐵皮,使間隙保持在0.05—0.08毫米范圍內。
②油料塑性不好,出餅困難,使機膛壓力增加。此時,應將油料適量拌水,并進行磨機,提高榨油機機溫以提高油料塑性。
③餅太薄。應按說明書要求適當加大出餅厚度。
出餅不順
原因之一是餅的厚薄不適宜,應調整出餅厚度;之二是由于有干餅或石子、鐵塊等硬異物進入機膛,應立即停機,抽出榨油機榨螺,檢查并清除餅圈和機膛內的干餅、雜物。并根據出餅圈磨損情況,修理或更換新配件。
回油
可能是因榨油機油縫堵塞或油縫太小表面不光引起。前者應拆除榨條進行清洗,后者應調整榨條間隙,用油石磨光油縫。
榨油機不進料
①油料的水分過多,應進行日曬或炒干。
②榨螺表面不光,應用砂布打磨榨螺軸或用干渣磨光。
③榨油機榨條磨損,榨條多邊形被破壞,可翻轉使用或損榨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