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顯微鏡結構介紹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主要分為三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
◆機械部分
(1)鏡座:是顯微鏡的底座,用以支持整個鏡體。
(2)鏡柱:是鏡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連接鏡座和鏡臂。
(3)鏡臂:一端連于鏡柱,一端連于鏡筒,是取放顯微鏡時手握部位。
(4)鏡筒:連在鏡臂的前上方,鏡筒上端裝有目鏡,下端裝有物鏡轉換器。
(5)物鏡轉換器(旋轉器)簡稱'旋轉器':接于棱鏡殼的下方,可自由轉動,盤上有3-4個圓孔,是安裝物鏡部位,轉動轉換器,可以調換不同倍數(shù)的物鏡,當聽到碰叩聲時,方可進行觀察,此時物鏡光軸恰好對準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不然的話,轉動粗調手輪時,偏心軸套可能會跟著轉動,而把齒條卡死,使鏡簡無法上下移動。轉換物鏡后,不允許使用粗調節(jié)器,只能用細調節(jié)器,使像清晰。
(6)鏡臺(載物臺):在鏡筒下方,形狀有方、圓兩種,用以放置玻片標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們所用的顯微鏡其鏡臺上裝有玻片標本推進器(推片器),推進器左側有彈簧夾,用以夾持玻片標本,鏡臺下有推進器調節(jié)輪,可使玻片標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動。
(7)調節(jié)器:是裝在鏡柱上的大小兩種螺旋,調節(jié)時使鏡臺作上下方向的移動。
①粗調節(jié)器(粗準焦螺旋):大螺旋稱粗調節(jié)器,移動時可使鏡臺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調節(jié)物鏡和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象呈現(xiàn)于視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鏡時,先用粗調節(jié)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細調節(jié)器(細準焦螺旋):小螺旋稱細調節(jié)器,移動時可使鏡臺緩慢地升降,多在運用高倍鏡時使用,從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觀察標本的不同層次和不同深度的結構。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顯微鏡的知識,歡迎撥打圖片上的熱線聯(lián)系我們。
洗澡時搓下來的“黑泥”到底是什么?顯微鏡下放大,總算清楚了!
他們用顯微鏡放大鏡頭一百倍,他們發(fā)現(xiàn)里面居然是一些能活動的細菌,那簡直是沒眼看啊,有密集恐懼癥的人勿進,我怕你看了晚上睡不著,會有這些污垢產(chǎn)生的前提就是因為我們身體上的皮膚就是和臉上是一樣的,每天都會進行,就是我們所說的新陳代謝這個意思。可用專用的雙頭板手或用尖咀鉗卡住雙眼螺母的兩個孔眼用力旋緊即可。還有一種就是因為我們的皮膚長期面對空氣和外界,所以外界的一些空氣污染和灰塵以及一些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病菌都會直接殘留在我們的皮膚表層,所以大家每次在洗澡的時候能擦除一些灰色的污垢就是因為這些細菌灰塵加上水的摩擦就會變成我們所看到的污垢的樣子了,這也是皮膚的自我保護的體現(xiàn)。
顯微鏡介紹
金相顯微鏡是對金屬材料的金相組織進行分析的重要光學儀器。生物顯微鏡的鏡片都是用精密加工過的光學玻璃片制成的,為了增加透光率,都需在光學玻璃片的兩面涂上一層很薄的透光膜。金相學主要指借助光學金相顯微鏡和體視顯微鏡等對材料顯微組織、低倍組織和斷口組織等進行分析研究和表征的材料學科分支,既包含材料顯微組織的成像及其定性、定量表征,亦包含必要的樣品制備、準備和取樣方法。其主要反映和表征構成材料的相和組織組成物、晶粒(亦包括可能存在的亞晶)、非金屬夾雜物乃至某些晶體缺陷(例如位錯)的數(shù)量、形貌、大小、分布、取向、空間排布狀態(tà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