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低溫生物菌種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菌的質(zhì)量:保藏的菌種應培養(yǎng)在營養(yǎng)豐富的條件下,使之進入穩(wěn)定期,稍老一些的菌體對環(huán)境抵抗力強。另處,作為冷凍干燥的菌懸液細胞濃度要高不同的菌對冷凍干燥的耐受程度不同,如果保存的菌液細胞濃度不高,就會使以后傳種造成困難,保存期也會受到影響。
保護劑:不同種類的保護劑對不同微生物的作用是不同的,如個別菌種在脫脂乳作保護劑的情況下失敗率高達99.99%,而采用葡聚糖等混和保護劑時失敗率大大減少。一般情況下,那些容易保存的菌種對保護劑的要求不很嚴格,而不易保存的菌種對保護劑的要求卻很苛刻。因此,選擇好的保護劑是冷凍干燥保存菌種的關鍵因素。
干燥速度:實驗表明,慢速干燥比快速干燥存活率高,如青霉菌6h干燥存活率為67.3%,而3h為59%。
空氣的影響:冷凍干燥后空氣對細菌細胞影響較大,可導致細胞損傷進而失敗,故在凍干后應立即在真空下融封,才有利于長期保存。
溫度的影響:在干燥和真空狀況下溫度的影響遠沒有上述幾項因素重要,因此可以在室溫下保存,但許多微生物在4℃保存的存活率要比在室溫下高1倍。
含水量的影響:水分含量過高對菌存活不利,完全脫水也不利于保存,一般把干燥后的細胞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1%-3%)
低溫生物菌種處理的優(yōu)勢
我國北方污水處理一直受到低溫影響,尤其氨氮處理效果差、出水難以達標等問題的困擾。目前污水廠一般采用增加污泥濃度、水力停留時間、池體保溫加蓋等措施以提高處理效果,但投資和運行費用增加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溫度降低所導致的生物處理效果下降,歸根結(jié)底是由于當水溫低于15℃時,處生化系統(tǒng)中存在的低溫微生物的數(shù)量和活性不能達到常溫下中溫菌的水平,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zhì)不能被迅速降解所導致的。因此,采用投加耐低溫生物菌劑的方式對東北地區(qū)污水處理廠生化處理系統(tǒng)的耐低溫菌種改良,對低溫快速啟動和污水處理廠污水穩(wěn)定達標排放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