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黃精烘干機工藝
黃精烘干機工藝
春秋采收,以秋采者為佳。挖取根莖,去除上部及根須,洗去泥土,置蒸籠內蒸至呈現油潤時。取出分層放置在烘烤篩上。
烘烤的溫度要由低到高,溫度不超過75℃,若開始溫度過高,會使黃精表面烤焦,通風量少時,則會悶壞變質,質量下降。因此,溫度的分段調節(jié),是提高干品質量的關鍵因素。
階段溫度保持在45℃~50℃,除濕要全開,并保持3-5小時。
第二階段,溫度控制在50℃~55℃,除濕開起1/3~2/3,保持6小時左右。
第三階段進行后期干燥,將溫度提高到60℃~70℃,直到全部烘干,終干燥的黃精要求不焦,含水量在12%~13%之間為。
?種植茯苓市場前景如何?
種植茯苓市場前景如何?茯苓為藥食兩用品種,具備補虛、利濕健脾之效,對于當前亞健康人群需求非常吻合。在藥用保健領域,隨著近幾年消費者保健意識的增強,六味地黃丸、正氣系列等產品的銷售量出現逐年上升的苗頭。在食用領域,茯苓的需求增長更為明顯。如在北方市場熱銷的茯苓粉、茯苓餅;在南方熱銷的龜苓膏。根據有關數據總結,2014年茯苓的需求量達到1.9萬-2.05萬噸左右;2015年茯苓的年需求量應該在2.2萬-2.4萬噸之間;2016年茯苓需求量在2.3萬-2.6萬噸左右,所以2019年還是有前景的。
茯苓的藥用價值
茯苓的藥用價值是很高的,同時它的功效與作用也比較的廣泛,對人體有眾多的好處。若是大家想知道哪里產的茯苓比較的話,那么我們可以先了解它的具體產地。茯苓分布在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山西等地。茯苓產地眾多,今天主要介紹一下代表性的兩個產地,就是”靖州茯苓“和”大別山茯苓“。
大別山茯苓,中國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交界處。大別山茯苓,顧名思義,就是產自大別山地區(qū)的茯苓,包括不限于岳西茯苓、金寨茯苓、九資河茯苓、麻城茯苓、商茯苓等,并以安徽省岳西縣為集散中心,進而銷往國內外市場。大別山區(qū)英山縣草盤地鎮(zhèn)五桂墩村為享譽國內外的的原生態(tài)茯苓之鄉(xiāng)。大別山主峰南麓的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是盛產茯苓的主產區(qū)。這里的茯苓質量居全國之首,產量頗大,被人們譽為“茯苓之鄉(xiāng)”。安徽岳西茯苓,潔白如玉,鮮茯苓經過藥工切片加工曬干后,其薄如紙,日照透明,紋絡層層,猶如隱隱約約的云彩。經過加工曬干后的岳西茯苓片,不僅外形美觀,而且散發(fā)出幽幽清香,此為岳西茯苓獨有的特點,非岳西山區(qū)所產,則無此清香。岳西茯苓片在水中浸泡數月,仍不變形,更不會散碎,在水中煎出汁后,仍然相當結實,韌度很大。
安徽省岳西縣,與湖南靖州一起,被稱為國內茯苓兩大集散中心。其中湖南靖州是的茯苓貨源購銷集散地,并擁有的茯苓加工貿易市場,加工量占全國總量的65%左右;同時,靖州還是的茯苓育種基地,形成了育種、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yè)鏈。
茯苓烘干工藝
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發(fā)汗”后,攤開晾至表面干燥,再“發(fā)汗”,反復數次至現、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陰干,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干,分別稱為“茯苓塊”和“茯苓片”。
新鮮的茯苓通過加熱,用蒸的方法去除一定水分,為接下來操作做準備。因為茯苓外表不規(guī)則,通過去皮,切除表皮部分,再規(guī)則切片。將切好的茯苓丁規(guī)則鋪放到物料托盤上,放在物料車上推進空氣源熱泵烘干房。設定設備4-6階段的烘干參數,開始烘干,8-10小時后,茯苓丁脫水到15%,將物料車推出烘干房,產品烘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