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古代住宅使用的牌匾相信大家都是見過的,上面展示出來的字都是通過雕刻工藝制作出來的,但是有些牌匾是需要選用特殊一點的木材進行雕刻的,下面跟這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實木牌匾的雕刻工藝,以下幾點是非常重要的。
1.選材是重點,如果你是初學者的話那就選擇一些比較松軟的木材。如果是雕刻一些結(jié)構(gòu)簡單的作品可以用椴木、銀杏木、樟木、松木等。如果材質(zhì)想要更堅韌一點,紋理更細膩一點還有色澤更光亮的話選擇紅木、黃楊木、花梨木等,這些材料可以雕刻花紋比較復雜細密的牌匾,這樣做出來的牌匾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不過雕刻起來非常困難,對刀具的損耗也比較大。
2.木材選好以后要進行干燥處理,確保木材的含水量在30%左右,太干送一脆化,太濕了容易變形。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熏爐干燥。
3.粗胚打好以后就可以雕刻了,雕刻之前需要打打草稿,然后拓印到牌匾材料上,把大致的輪廓先雕刻出來,然后再從上到下,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雕刻的時候要留點余地,確保能夠充分的修正。雕刻的差不多了就要開始修光,修去牌匾上面的刀跡,讓牌匾字體更圓滑細密,有的人也會喜歡棱角分明的刀修痕跡,具體看自己需求。修光以后還需要進行打磨,直到滿意為止,打磨好以后就可以開始做漆。
匾額一般掛在門上方、屋檐下。當建筑四面都有門時,四面都可以掛匾,但正面的門上是必須要有匾的,如皇家園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許多匾額的四周邊框上,雕飾各種龍鳳、花卉、圖案花紋。有的鑲嵌珠玉,極盡華麗之能事。民國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縣采訪稿》:“亂平后,因地址西與書院(袁可立府第)毗連,故遂假書院為治所,而門樓匾額照舊懸焉?!?br />
在園林建筑類匾額中,有一種匾額極為特殊,我們稱之為堂號匾。堂號是用來表示姓氏、發(fā)揚祖風的匾額,通常選用與自家姓氏相關(guān)的成語或典故。如王姓書“三槐堂”,或匾以“槐蔭啟秀”。其故事出自《宋史·王旦傳》,北宋初年,尚書兵部侍郎王祐文章寫得好,做官有政績。他相信三家后代必出公相,并在院子里種下三棵槐樹,做為標志。后來,他的兒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當時人稱“三槐王氏”,在開封建有王家的三槐堂。
在翰林匾額博物館的館藏中,還有很多可以體現(xiàn)主人高潔的品質(zhì)或者修身自勉的匾額。比如清代協(xié)辦大學士陳大受就題有“安敦堂”之匾,敦,勉勵也,以立其志。還有“樹德堂”、“海涵堂”、“裕后堂”等,或是明志或是自勉或是警喻。
商鋪招牌匾:
這類匾額就是商店的招牌,在今天仍然屢見不鮮。匾額世俗化的一種標志。匾額逐漸通過商匾這一形式進入民間生活的。這種匾大多為長方形,懸掛于門窗之上,尺寸以門面大小而定,顏色大多為黑漆金字,也有黑漆綠字或紅漆黑字的。而大商號或講究的店鋪也有將題字鐫刻于木板上再貼金,有人稱之為“金字招牌”,這樣的匾額顯得格外醒目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