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3、和寶寶看圖畫書,你想乘機教寶寶說說動物名稱,你說了,寶寶的反應是? A.家長一教,寶寶就表示出很煩躁的樣子,甚至連圖片也不看了;B.教的時候,寶寶偶爾能模仿大人發(fā)音,說上一會才開始煩躁。 如果你大部分的選擇都是A,那寶寶不會說話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你自己造成的。由于家長對對寶寶的要求太高,寶寶心理上感覺無法做到,因此對說話產生了厭倦和恐懼。聽力受損:由于聽不到周圍的聲音,寶寶沒有學習發(fā)音的生理條件,不可能了解特定語音的含義,因此不能使用語言交流。因此,家長教寶寶說話的時候,需要示范如何用語言形式進行交流,而不是強調使用標準的發(fā)音和語法句型。 對于有明顯厭惡“學講話”的寶寶,家長要對寶寶任何的交流形式表示理解,并進行平行的交流,若寶寶表現(xiàn)出對學說話的煩躁,家長必須立即停止教學,不可強迫寶寶學習。否則,這類型的寶寶還會減少和家長的所有交流。當寶寶有什么需求的時候,他不再愿意和爸爸媽媽表示,反而愿意“自己動手”,或干脆放棄需要。這樣對寶寶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也會導致寶寶不會說話。
不健康的環(huán)境問題也是造成寶寶語言發(fā)育緩慢的原因之一。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和孩子經常互動交流。動手能力拼圖,撿豆子等,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故意讓孩子幫我們找東西,拿東西,生活上鼓勵孩子自己的穿衣服,自己洗手,只要孩子有進步我們就要鼓勵他,讓他喜歡動手,讓他明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家長本身存在口吃、說話慢、發(fā)音不標準等情況,在和寶寶的相處中,寶寶會受到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個時期的孩子們具有很強大的模仿能力,所有很多家長會利用動畫片、兒歌等,給孩子創(chuàng)造聽力、語言的氛圍。
三、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有的是做起來比較麻煩,就全部都自己完成,不讓孩子插手,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并不好。寶寶一旦開始會說話時,家長就要著重注意溝通的方式。特別需要提醒的是,許多對孩子過分關注的媽媽,憑著母愛的本能和敏感性,總是在寶寶還沒說出需要什么東西之前就搶先去滿足孩子的愿望。如果孩子想喝水了,家長喂過寶寶幾次水之后,可以教他用語言或是動作表達自己想要的,也可以通過給寶寶講故事培養(yǎng)孩子語言發(fā)育,之后再夸獎孩子,讓孩子多說話。而不是家長說出來孩子的需要,例如:寶寶渴了是吧,媽媽給你倒水去。
為什么寶寶說話晚的原因,其實就出在家長的身上!
在寶寶只能發(fā)出幾個小奶音的時候,家長就要注意多抽出些時間來陪伴一下寶寶了,平時多給寶寶唱一唱兒歌、多和寶寶說說話,這些都能引導寶寶開口的欲望,同時要給寶寶一個好一點的語言環(huán)境,寶寶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和語言,家長在家里講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些詞的應用。父母和老人盡可能保持一致的教養(yǎng)態(tài)度,避免嘮叨和批評沒玩,打罵更起不良作用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總之在兒童語言訓練中,應用正確的方法,持之以恒,總會一天,孩子會給你一個驚喜。
家長的情緒也影響著寶寶說話的時間,寶爸寶媽們不要著急,放平緩心態(tài),不要讓自己焦躁的情緒影響到寶寶,同時多和寶寶交流,即使寶寶不能回應你,但是他并不是感受不到,這樣也有利于寶寶開口說話呢。一旦他們的寶寶犯錯,父母總是渴望糾正寶寶的發(fā)音或催促寶寶及時糾正。在寶寶開始說話的時候要教給寶寶正確的詞語,與其在等到寶寶會說話之后再耗費力氣給寶寶糾正,不如在一開始就教給寶寶正確的詞語。
怎么預防孩子語言發(fā)育遲緩,語言發(fā)育遲緩是自閉癥嗎?
孩子的健康成長一直都是父母關心的問題,當孩子出生后,爸爸媽媽要見證寶寶的很多個開始:開始學吃飯,開始學走路,開始叫爸爸媽媽...
給孩子打造一個豐富的穩(wěn)定的語言環(huán)境,這對孩子的語言發(fā)育會有很大的幫助,而如果語言環(huán)境有缺失,不同程度的缺失就會給語言發(fā)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的情況可能令孩子的語言問題一直持續(xù)下去,形成語言障礙。
要提醒家長,對于語言表達不夠好的孩子,每天一定要控制看手機、看pad、看電視的時間,通過陪孩子讀書、講故事來取代看電視;定期做發(fā)育評估能及時發(fā)現(xiàn)可能的語言發(fā)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