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廢銅回收 廢鎢回收 廢鎳回收 廢鋅回收
廢銅回收再利用的工藝是什么?
由于廢銅品種較多,而且每種回收技能和工藝是不一樣的,通常我們將其分為預處置和再生使用兩局部。而今天我們將為大家詳細解說廢銅回收再利用的工藝流程:
(一)廢電線、電纜的預處置
廢電線、電纜的預處置意圖首要使銅線和絕緣層別離,辦法首要有兩種:
1.機械別離法,該法又可分為兩種。
(1)滾筒式剝皮機加工法。該法合適處置直徑一樣的廢電線和電纜。我國已有這種設備。
廢電線、電纜首要剪切成長度不超越300毫米的線段,然后人工送入的轉鼓切碎機,在轉鼓切碎機內,電線和電纜被破碎脫皮,碎屑從轉鼓刀片底部直徑5毫米的篩孔漏出,轉鼓轉速3000轉/分,轉股直徑30英寸,轉鼓刀片與底部篩板面的空隙為1.5毫米,轉鼓切碎機處置才能為1噸/時,電機功率30千瓦。從篩孔漏出的碎屑用皮帶送到料倉,再顛末振蕩給料機將碎屑送到搖床上進行選別,結尾得到銅屑、混合物和塑料纖維,銅屑可直接作為煉銅的質料也可用作出產硫酸銅的質料,混合物返反轉鼓切碎機處置,塑料纖維可作為產物出售。每噸廢電線電纜可出產450—550公斤銅屑,450—550公斤塑料。一周可處置60噸料,產銅屑30噸,塑料30噸。每處置30噸廢電纜電線,替換一次刀片。刀片用高速東西鋼制造。鉛黃銅線、普通黃銅線、黃銅扁線等主要用于于螺絲、五金件、拉鏈、首飾、自行車條幅等。
2)剖割式剝皮機加工法。該法合適處置粗大的電纜和電線
2.低溫冷凍法
低溫冷凍法合適處置各種規(guī)格的電線和電纜。廢電線電纜先經冷凍使絕緣層變脆,然后經震動破碎使絕緣層與銅線別離。
如何正確回收廢電池呢?東莞廢銅回收公司告訴你!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會出現很多廢電池,那么對于這些廢舊的電池,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回收呢?今天,讓我們的東莞廢銅回收公司來給我們講解一下吧!
1. 分類。將收受接管的廢舊電池砸爛,剝去鋅殼和電池底鐵,掏出銅帽和石墨棒,余下的玄色物是作為電池芯的二氧化錳和氯化銨的混合物,將上述物資分離會合網絡后加工處置,即可得到一些有效物資。其石墨棒經水洗、烘干再用作電極。
2. 制鋅粒。將剝去的鋅殼洗凈后置于鑄鐵鍋中,加熱融化并保溫2小時,撤除下層浮渣,倒出冷卻,滴在鐵板上,待凝結后即得鋅粒。
3. 收受接管銅片。將銅帽展平后用熱水洗凈,再參加一定量的10%的硫酸煮沸30分鐘,以撤除外面氧化層,撈出洗凈、烘干即得銅片。
4. 收受接管氯化銨。將玄色物資放入缸中,參加60oC的溫水攪拌1小時,使氯化銨全體消融于水中,運動、過濾、水洗濾渣2次,網絡母液;在將母液真空蒸餾至外面有紅色晶體膜呈現為止,冷卻、過濾得氯化銨晶體,母液輪回應用。
5. 收受接管二氧化錳。將過濾后的濾渣水洗3次,過濾,濾餅置入鍋中蒸干撤除少量的碳和別的有機物,再放入水中充足攪拌30分鐘,過濾,將濾餅于100-110oC烘干,即得玄色二氧化錳。
可以看到,廢電池的回收是非常具有技術性的,只有讓有經驗的人來回收,才是對環(huán)境比較好的,否則的話,很容易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影響的。
黃銅回收銅鉬礦工藝目前全介紹
黃銅回收銅鉬礦工藝目前全介紹 在我國,鉬資源極其豐富,占世界總量的37%左右,主要集中于河南、陜西、遼寧、河北等地,且絕大部分來源于斑巖型銅鉬礦。目前,隨著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對銅鉬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是,銅鉬資源存在著貧礦多富礦少、共伴生嚴重、其他有用組分多、嵌布粒度細、輝鉬礦與銅硫化礦可浮性相近等問題,造成銅鉬分離的困難。因而,對于銅鉬分離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顯得尤為重要。1.銅鉬浮選分離技術目前,利用浮選處理銅鉬礦石較為普遍,工藝技術成熟,且指標較好。原則上,銅鉬礦的浮選方式有混合浮選、優(yōu)先浮選、等可浮選三種,生產上大多數選擇混合浮選,但有時也采用優(yōu)先浮選或等可浮選。2.銅鉬的混合浮選技術多數銅鉬礦采取混合浮選—銅鉬分離工藝,原因在于輝鉬礦與黃銅礦可浮性相近、伴生嚴重,此工藝成本較低、流程較簡單。3.混合浮選環(huán)節(jié)一般情況下,混合浮選捕收劑選用黃原酸鹽類(丁基黃藥)、輔助捕收劑烴類油(煤油)、松醇油作起泡劑、石灰和水玻璃作調整劑。葉力佳對安徽某低品位銅鉬礦進行試驗研究發(fā)現,煤油作捕收劑,BK301C作輔助捕收劑進行銅鉬混浮,59g/t的用量即可實現銅和鉬回收率分別達到93.01%和73.2%,效果比其他輔助捕收劑好得多。 4.銅鉬分離預處理環(huán)節(jié)通常情況下,銅鉬分離工藝有抑鉬浮銅和抑銅浮鉬兩種方案,鑒于輝鉬礦更加易浮,大多數采用的是抑銅浮鉬方式。但當進行高銅低鉬礦的分離時,便應當考慮抑鉬浮銅工藝,因為抑銅將產生高昂的藥劑費用。對于銅制品廠,由于能夠將回收的廢料得到轉換的價值,可使成本顯著降低。另外,輝鉬礦有良好的可浮性,無機或有機小分子不易發(fā)揮作用,這使得一些高分子得以使用,如糊精、淀粉、腐殖酸、單寧酸等。
黃銅礦礦物特征和浮選特性
黃銅礦礦物特征和浮選特性 自然界已發(fā)現的含銅礦物有280余種,主要為黃銅礦、輝銅礦和斑銅礦,其中黃銅礦占70%左右。黃銅礦的晶體結構為四方晶系,晶格能為17500kJ,Cu原子和Fe原子處在四面體的頂角,每個S原子被2個Cu原子和Fe原子包圍,常為致密塊狀或粒狀。黃銅礦具有很好的電子導電性能,可以促進藥劑與礦物表面的作用,增強其可浮性。 黃銅礦是自然界中自誘導可浮性和捕收劑誘導可浮性較好的礦物之一,在弱堿性及中性環(huán)境下具有良好的疏水性,但在高堿環(huán)境下會與水形成氫鍵,從而降低其可浮選性。Gardner等用改性的單泡浮選管對黃銅礦浮選粒子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礦物表面的陽極氧化生成的附著在礦物表面的單質硫是改變礦物親水性的關鍵因素。事實上,不像某些人造物質,銅不會在體內增殖,也不會在食物鏈中以生物方式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