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1952年,麻省理工學院在一臺立式銑床上,裝上了一套試驗性的數(shù)控系統(tǒng),成功地實現(xiàn)了同時控制三軸的運動。這臺數(shù)控機床被大家稱為世界上臺數(shù)控機床。
這臺機床是一臺試驗性機床,到了1954年11月,在派爾遜斯專利的基礎上,臺工業(yè)用的數(shù)控機床由美國本迪克斯公司(Bendix-Cooperation)正式生產(chǎn)出來。
鏜床工場手工業(yè)雖然是相對落后的,但是它卻訓練和造就了許許多多的技工,他們盡管不是專門制造機器的行家里手,但他們卻能制造各種各樣的手工器具,例如刀、鋸、針、鉆、錐、磨以及軸類、套類、齒輪類、床架類等等,其實機器就是由這些零部件組裝而成的。zui早的鏜床設計者——達·芬奇鏜床被稱為“機械之mu”。說起鏜床,還先得說說達·芬奇。這位傳奇式的人物,可能就是z早用于金屬加工的鏜床的設計者。他設計的鏜床是以水力或腳踏板作為動力,鏜削的工具緊貼著工件旋轉,工件則固定在用起重機帶動的移動臺上。 次數(shù)用完API KEY 超過次數(shù)限制
加工大平面的龍門刨床(1839年)由于蒸汽機閥座的平面加工需要,從19世紀初開始,很多技術人員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到了1839年,英國一個名叫博德默的人終于設計出了具有送刀裝置的龍門刨床。2、加工小pin面的牛頭刨床另一位英國人內s密斯從1831年起的40年內發(fā)明制造了加工小pin面的牛頭刨床,它可以把加工物體固定在床身上,而刀具作往返運動。此后,由于工具的改進、電動機的出現(xiàn),龍門刨床一方面朝高速切割、gao精度方向發(fā)展,另一方面朝大型化方向發(fā)展。 次數(shù)用完API KEY 超過次數(shù)限制
鉆床1、古代鉆床——“弓轆轤”鉆孔技術有著久遠的歷史??脊艑W家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公元前4000年,人類就發(fā)明了打孔用的裝置。古人在兩根立柱上架個橫梁,再從橫梁上向下懸掛一個能夠旋轉的錐子,然后用弓弦纏繞帶動錐子旋轉,這樣就能在木頭石塊上打孔了。不久,人們還設計出了稱為“轆轤”的打孔用具,它也是利用有彈性的弓弦,使得錐子旋轉。d一臺鉆床(惠特沃斯,1862年)到了1850年前后,德國人馬蒂格諾尼z早制成了用于金屬打孔的麻花鉆 次數(shù)用完API KEY 超過次數(shù)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