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開松機彈簧加壓
開松機彈簧加壓具有結構輕巧和慣性小以及吸振作用,能產(chǎn)生較大的壓力,不受羅拉座傾斜角的影響,以及工藝適應性強等優(yōu)點。彈簧搖架加壓的出現(xiàn),使其支承簡單,加壓倒壓方便,尤其是它使牽伸裝置趨向于系列化和通用化,因此彈簧報架加壓在現(xiàn)代牽伸裝置中得到廣泛采用。其主要缺點是對彈簧材料和創(chuàng)造工藝有較高的要求,使用日久可能產(chǎn)生壓力""現(xiàn)象,必須加強日常測定檢修、保養(yǎng)工作。我國自1958年開始試用搖架加壓,之后在A512型開松機上采用我國自己設計的YJ-OO型彈簧搖架。1971年為適應化纖紡紗的發(fā)展,又設計了具有我國獨特風格的18-115型彈簧搖架。這種由鉗口壓力波動引起MhM2的連續(xù)變化,以及上銷彈簧壓縮變形的增減與之相平衡的過程,構成上銷在一定范圍內(nèi)不斷上下撼動的軌跡。
開松機三組螺旋壓縮彈簧裝在搖臂眨內(nèi),在招架加壓時,字柄向下歉,鎖緊機構使螺旋壓簧壓縮變形,產(chǎn)生必要的壓力,通過相應的加壓桿將壓力傳遞到前、中、后羅拉上,中、后mIlE桿可以調(diào)整位置以適應工藝需要。卸壓時只要把手柄向上方抬起,可使鎖緊機構松開,搖臂連同三襠皮輥一起掀起,便于清掃牽伸通道、調(diào)皮輥等措車操作。但從表7-1中,我們卻看到現(xiàn)有開松機的綜框運動規(guī)律大多采用簡諧運動,個別有采用橢圓比運動的,而最符合綜框運動要求的正弦加速運動卻沒有采用。
彈簧搖架加壓的關鍵問題,是加壓元件的選擇,皮輥芯子與羅拉保持平行的自調(diào)結構和鎖緊機構的設計。
開松機加壓元件
搖架加壓元件大都采用圓鋼絲螺旋壓縮彈簧,取材、制造加工、調(diào)整專都較簡便。彈簧壓力是否能持久而穩(wěn)定,直接影響加壓效果,因此,對彈簧材料的選擇與加工調(diào)整有較高的要求。圓鋼絲材料一般采用I級碳素彈簧鋼絲,組紗機與租紗機搖架采用的鋼絲直徑約為1.6~2.5毫米,在自動卷繞彈簧機上冷繞成形,為了提高其持久的承載能力,成形彈簧還必須在熱處理后,進行24小時的并緊強壓處理,使彈簧的壓力偏差控制在 10%和一5%之內(nèi)。面部分寬8毫米,不與皮國接觸,使該處形成拱形彈性層與上銷配合,較好地發(fā)揮皮圈本身的彈性作用。
開松機的張力和伸長率
開松機的粗紗張力和伸長隨粗紗定量、捻度、原棉質(zhì)量以及溫濕度和機械狀態(tài)等因素變化而變化。但是粗紗卷繞時對其張力有自動調(diào)節(jié)的能力。當綻翼上端張力大時,壓掌與紗管閱的卷繞張力相應增大,使紗管卷繞得緊些,直徑增加得小些,因此,使下一層卷繞時的繞紗線速度減小,隨之張力變小。反之,當張力小時,卷繞松,紗管直徑增得多,下一層卷繞時的繞紗線速度增大,隨之張力變大。所以,組紗張力不勻有時不易發(fā)覺,但產(chǎn)品均勻度則仍受到破壞。因而對日常運轉的機臺,建立輪試制度,及時校正粗紗張力和仰長,是完全必要的,并且必須防止在紡紗過程中"收放張力牙"。近來,有些有接織機,如絲織機和金屬絲網(wǎng)織機,也開始應用共鈍雙凸輪打緯機構來提高車速。
此外,因開松機前排綻翼頂淄至前羅拉的距離大于后排,且前排捻陸現(xiàn)象比較嚴重,以數(shù)前排伸長餃后排為大,影響前后排的重量差異??s小這種差異.可以采用加大前排紗條在鈍.或壓攀上摩擦的方法。例如:使紗條在綻爽、頂端處后排繞1/4圓,前排繞3/4圈F或者紗條在壓攀上后排繞2圈,前排繞3圈,從而使前排的卷繞張力精加,鍵翼頂端紗條上的張力減小,既減小綻翼頂端上方的紗條伸長,又使紗管卷繞緊些,卷繞直徑運層增加得少些,以達到減小前排粗紗伸長的目的。當綻速比較高時,這種方怯的效果并不顯著。在采用大棉條簡高架喂入時,后排棉條供應后排綻子,前排棉條供應前排綻子,也可減少前、后排粗紗的重量差異。但改善前、后排粗紗重量差異比較有效的方法,還是鍵翼頂端刻槽或加裝假捻器。開松機復動式半開口式提花機構開松機復動式半開口式提花機構改造成復動式全開口式提花機構。
開松機鍵與綻間粗紗伸長的差異,主要是鍵翼和筒管質(zhì)量引起的。
如鍵翼壓掌的弧度不統(tǒng)一,影響壓紗力的大小z簡管外徑有差別,卷繞線速度(不是卷繞轉速)就隨之而~;筒管內(nèi)孔磨損過多,回轉晃動,亦會影響粗紗的卷繞伸長。因此,對綻翼和筒管須定期進行檢修。
開松機牽伸區(qū)內(nèi)須條的摩擦力界分布
圖4-10為開松機羅拉鉗口下須條摩擦力界分布。下羅拉為鋼質(zhì)羅拉,上羅拉為彈性皮輥。皮轆對須條加上壓力P后,在沿上下羅拉中心線。102上,須條內(nèi)纖維間壓力大,纖維相對滑動時產(chǎn)生的摩擦力或摩擦力強度也大,沿須條軸線方向向二邊逐漸減小。在ab線左方或cd線右方,皮貌對須條的壓力影響趨近于零,但因纖維間存在抱合力而仍有一定的摩擦力強度,如曲線m,所示。觀察上例在加壓狀態(tài)和卸壓狀態(tài)時A、B、C、D、O各點的相對位置可以看出g由于加壓狀態(tài)時將C點安排在B、D兩點連線的右側,A、O兩點在桿b的異側,而卸應狀態(tài)時C點'在BD的左側,A、0兩點在桿b的同側,這梓就能滿足鎖緊與卸壓的要求。
在須條橫斷面上由于皮輥表面具有彈性,當皮輥受壓后,反輥表面變形,須條表面全被包圍,纖維也受到較大的壓力,故其橫向摩擦力界分布較為均勻。
在一個牽伸區(qū)內(nèi),兩對簡單羅拉各自形成的須條摩撼力界強度分布連貫起來,就構成牽伸區(qū)內(nèi)須條的摩擦力界分布,如圖4-11所示。對于摩擦力界分布的討論,一般是指縱向摩擦力界分布。橫向摩擦力界分布要求均勻即可。
開松機摩擦力界分布隨下列因素而變化:
(1)壓力的影響:
開松機上羅拉的壓力P增加時,鉗口內(nèi)纖維更有力地被壓緊,由于皮輥的變形以及須
條本身的變形,須條與上下羅拉接觸的邊緣點外移,摩擦力界的長度擴展,且摩擦力界分布的峰值也增大,如圖4-10中曲線m2所示。若加壓減小時,則產(chǎn)生與此相反的情況。
(2)開松機羅拉直徑的影響a羅拉直徑增大時,因為同樣的壓力P分配在較大的面積上,所以摩擦力界分布曲線的峰值減小,但分布的長度擴大,如圖4-10中曲線ma所示。
(3)紗條定量的影響g紗條定量(或號數(shù))加重,一般緊壓后須條的厚度與寬度均有所增加,此時摩擦力界分布曲線的長度擴大,但因須條單位面和、上的壓力減小,使摩擦力界分布的峰值降低。
牽伸區(qū)內(nèi)須條中部摩擦力界的強度還因羅拉隔距的大小而有所不同L在隔距小時,其摩擦力界強度較強。
開松機加壓的設計計算
開松機單簧元件采用圓鋼絲螺旋壓縮彈簧較為普遍。一般都用I組炭素彈簧鋼絲冷饒,并經(jīng)回火處理,鋼絲直徑可視工作壓力的大小,在φ1.6-2.5毫米范圍內(nèi)選擇。為提高承載能力,加壓彈簧必須在熱處理之后,進行24小時的強壓處理(壓縮到各圃密貼接觸)。因此這部分空氣的動量矩在dt時間的變化等于進入葉輪的質(zhì)量dm'(cdhg)和自葉輪排出的質(zhì)量dm'(abfe)的動量矩的變化。
下面以TF18-115型揭架的中加壓彈簧為例,說明如何進行設計計算(參閱圖3-29)。
設計步驟:
(1)確定開松機加壓彈簧的工作高度和加壓點位置:
主要按紡紡工藝要求的隔距、加壓和機構上安排的可能性確定合適的尺寸.開始可以初始一個數(shù)值,然后送行計算校核,后修改確定.本例由于前、后皮輥小隔臣的限制,中加壓桿與搖架頂面傾斜
3.開松機鎖緊機構的設計
搖架鎖緊機構的設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s卸壓后掀趣的定位角度,加壓卸壓操作力,鎖緊機構的牢固性,鎖緊機鞠的調(diào)節(jié)環(huán)節(jié)、搖架外形尺寸的限制等.下面TFIB-1l5型搖架為倒,具體分析前兩個問題。
(1)掀起定位角度。單純從四連桿機構來分析,如圖2-33所示,若DC為剛體,又設ABCD為鎖緊位置,則搖架極限掀起位置AD'C'D的角度為,ao是加壓狀態(tài)時AB和AD的夾角,a1是B'C'D三點在一直線位置時AB'和AD的夾角。增大a1或減小的都可以增加a值,但實際上還要考慮在搖架掀起后子柄糊撼架體之間必須維持一定角度,以便于操作,搖架外形尺寸也有一截限制等等。PK402型和F65-1型錦架的實際掀趨角度只能在40、左右。對予TF18-115型搖架來說,己如前述,在卸壓后各桿件不在再成為四連桿機構,搖架體和手柄的運動不受四連桿機構牽制,故搖架掀起角度就可以按需要確定,如規(guī)定為50°、110°兩檔(見圖3-34)。(2)根據(jù)織造工藝要求,梭子迸出梭口時,鋼箱離織口須有一定的距離,設此時牽手栓的位移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