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影響鏜軸垂直、水平方向直線度的因素
( 1) 鏜軸與空心軸的配合間隙。加工過程中,鏜軸外圓與空心軸內孔配磨后間隙過大,導致鏜軸直線度誤差加大; 空心軸外圓與軸承配磨后間隙過大,鏜軸垂直、水平方向直線度累積誤差加大。
( 2) 主軸軸承的預緊力。在機床使用多年后,軸承出現松動,軸承的預緊力變小,軸承游隙沒有完全消除,導致鏜軸的垂直、水平方向直線度誤差加大。
( 3) 立柱正、側方向與床身導軌面的垂直度。裝配過程中,立柱正、側方向與床身導軌面的垂直度超差,對鏜軸的垂直、水平方向直線度誤差有影響
( 4) 主軸箱與立柱的裝配精度。立柱導軌面與主軸箱在裝配時要求調整壓板與立柱導軌面間隙為0. 03 mm,如間隙太大,主軸箱產生傾斜,導致鏜軸垂直、水平方向直線度超差,
( 5) 機床使用時,經常重切削加工,多年后會使立柱導軌面與床身導軌面的平面度發(fā)生變化,主軸箱壓板與立柱導軌面間隙加大,導致鏜軸水平方向的直線度超差
車床
古代滑輪、弓形桿的“弓車床”
早在古埃及時代,人們已經發(fā)明了將木材繞著它的中心軸旋轉時用刀具進行車削的技術。起初,人們是用兩根立木作為支架,架起要車削的木材,利用樹枝的彈力把繩索卷到木材上,靠手拉或腳踏拉動繩子轉動木材,并手持刀具而進行切削。
這種古老的方法逐漸演化,發(fā)展成了在滑輪上繞二三圈繩子,繩子架在彎成弓形的彈性桿上,來回推拉弓使加工物體旋轉從而進行車削,這便是“弓車床”。
中世紀曲軸、飛輪傳動的“腳踏車床”
到了中世紀,有人設計出了用腳踏板旋轉曲軸并帶動飛輪,再傳動到主軸使其旋轉的“腳踏車床”。16世紀中葉,法國有一個叫貝松的設計師設計了一種用螺絲杠使刀具滑動的車螺絲用的車床,可惜的是,這種車床并沒有推廣使用。
鏜床
工場手工業(yè)雖然是相對落后的,但是它卻訓練和造就了許許多多的技工,他們盡管不是專門制造機器的行家里手,但他們卻能制造各種各樣的手工器具,例如刀、鋸、針、鉆、錐、磨以及軸類、套類、齒輪類、床架類等等,其實機器就是由這些零部件組裝而成的。
很早的鏜床設計者——達·芬奇。鏜床被稱為“機械”。說起鏜床,還先得說說達·芬奇。鏜孔機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對多種物品進行使用,主要是針對汽車的油缸和氣缸進行加工的小型設備,在工業(yè)當中也是被經常使用到,在使用的過程中為了提高鏜孔機使用在使用的時候就需要注意使用正確方法。這位傳奇式的人物,可能就是用于金屬加工的鏜床的設計者。他設計的鏜床是以水力或腳踏板作為動力,鏜削的工具緊貼著工件旋轉,工件則固定在用起重機帶動的移動臺上。1540年,另一位畫家畫了一幅《火工術》的畫,也有同樣的鏜床圖。那時的鏜床專門用來對中空鑄件進行精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