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管理大棚菜可別想當然
一、“勤打藥,病害就會少”
很多菜農在蔬菜生長中后期隔2~3天每打一次藥,認為藥打得勤就可以防止病害蔓延。
解決方法:一是認準病害,對癥噴藥,應選用含銅、含鋅劑,既能殺菌,又能增強植株抵抗病菌侵入能力,還能促進作物生長。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枝繁葉茂,通風不良,即使天天用yao效果也不見得好,應疏葉降溫。三是對土傳病菌引起的死秧,應在苗期注重用藥預防。如果忽視病源,苗期染病,后期發(fā)作,病菌已侵入植株體,頻繁打yao效果也不好。二是每年在夏季留一段時間將地深翻、雨淋壓鹽,暴曬殺菌,悶棚滅蟲,熟化土壤。
三、“茬次多,收益自然高”
很多人認為,投資建造溫室大棚,不能讓地閑著,所以副茬跟主茬、主茬套副茬,實際效益并不高。
解決方法:一是越冬一大茬,一年種一茬為好,春秋茬以一年兩作為宜。茄子、辣椒、番茄和黃瓜老株再生可續(xù)收一茬,價格低時拔秧晾地。二是每年在夏季留一段時間將地深翻、雨淋壓鹽,暴曬殺菌,悶棚滅蟲,熟化土壤。
福州龍?zhí)厥掖笈?,農作物需要灌溉,智能溫室大棚中的作物在灌溉時通常采用滴灌的方式。滴灌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過低壓管道系統(tǒng)和安裝在毛管上的,將水分與作物需要的養(yǎng)分一滴一滴、均勻又緩慢地滴入作物根區(qū)的土壤中,這種灌方法可以說非常到位。它所帶來的益處也是非常多的:降低棚內濕度,保持地溫,還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施肥量,減少棚室內病害的發(fā)生,防止土傳病害的蔓延,省工省力,zui終提高作物的產量和效益。近年來智能溫室滴灌的使用量持續(xù)增加,不過我們在應用的過程中一定要講究科學的滴灌方式。該類方式可以做到局部精準灌溉,除了用于補充土壤水分滿足植物生長需要外,還可將肥料、藥溶解在水中,結合注肥泵等現(xiàn)代化的施肥裝置進行施肥打藥作業(yè)。
溫室大棚澆水需要四注意
合理澆水是保證溫室大棚作物健壯生長、提高產量的重要措施,根據(jù)經驗,溫室大棚澆水需要做到以下四注意:
(一)看天靈活澆水
根據(jù)天氣狀況,掌握“晴天適當多澆,陰天少澆或不澆,風雪天切忌澆水”的原則進行。當天氣由晴轉陰時,水量要逐漸減少,間隔時間適當拉長;由陰轉晴時,水量由小到大,間隔時間相應由長變短;
(二)淺水且不宜過大
在低溫下,棚內作物蒸發(fā)慢,需水量相應減少,故澆水量要小,間隔時間適當長些,切忌大水漫灌。應以澆灌或噴霧為宜,以免低溫高濕導致作物漚根。澆水后的頭兩天,易引起溫室大棚內濕度加大,應注意合理通風降溫,防止誘發(fā)病害。通風一般在中午氣溫較高時為宜;三、冬季大棚應沖施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配合海藻類水溶肥或腐殖酸類水溶肥料。
(三)澆水應有側重
溫室大棚各部位的溫度相差較大,澆水量也要有所區(qū)別。大棚南部及靠近火爐、煙道等熱源的地方,土壤水分及靠近蒸發(fā)量大,澆水量可適當大些;大棚東西兩側及北部溫度較低,日照時間亦短,澆水量應適當少些;
(四)澆水時間適當
溫室大棚澆水應安排在中午前后,以上午10點以后下午3點以前為好,此期棚溫較高,澆水后反作用小。要避免清晨和傍晚澆水,以防引起蔬菜凍害。澆水應盡可能用井水,因井水溫度較高,可減少對作物的生理刺激。
定期通風換氣:之前我們就說了,溫室大棚中所以比較潮濕主要還是因為其密封造成的,所以適當?shù)赝L換氣是降濕的好辦法。不過也不是隨時都可以進行通風,必須要在室外溫度比較高時進行,否則會引起室內溫度下降。如果通風時溫度下降過快,要及時關閉通風口,防止溫度驟然下降使作物遭受危害。 隨著天氣漸漸炎熱,我們也逐漸進行了夏季,這個季節(jié)日照時間長、雨水充足,是zui適宜植物生長的時候。但過多的陽光和過高的溫度則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因此降溫就是夏季溫室大棚生產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溫室大棚降溫,雖然各地情況不同,但總結起來有遮陽降溫、濕簾風扇降溫、微霧降溫、自然通風降溫、棚頂噴淋降溫、空調等設備降溫這六種方式。在棚區(qū)建設時,要有規(guī)劃好的防洪溝或其他溝渠,遭遇強降水時可及時將積水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