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包括舌的前伸和后縮、舌上舉抵上腭、向后卷舌,以及舌向兩側運動。利用咀嚼運動、吸吮動作,使舌與口唇動作協(xié)調(diào),增加舌的攪拌動作。舌向前伸階段,使患兒口張開,用食物或玩具或小勺放在口唇前方,使患兒出現(xiàn)舌伸出舔物的動作,并能自行控制。 舌向前,后、左、右動作階段,用蜂蜜涂在口周,鼓勵患兒出現(xiàn)伸舌舔糖的動作。此外也可以用壓舌板做被動抵抗訓練。如用壓舌板壓舌尖,使患兒舌尖用力上抬等,對舌的運動都有促進作用。如用壓舌板壓舌尖,使患兒舌尖用力上抬等,對舌的運動都有促進作用。
嘴部動作的訓練:要準備各式各樣吸引孩子的玩具(如火車)牙刷、鏡子先觀察患兒在一般生活中。是否會做/a//u/的嘴型、會撅嘴動作、會模仿無聲吹起的動作、會模仿兩頰鼓起的動作。這些活動的訓練方法如下:
平日在各種生活狀況下,隨機要患兒多練習運用嘴部。例如,和人再見時,示范親臉和飛吻的動作,鼓勵患兒照著做;過生日吃蛋糕前,有人受傷或打針后擦上碘伏后,要患兒跟著一起吹干;玩吹泡泡的活動時,要幼兒多練習;稱贊患兒的時候,親患兒一下,並要他回親你;在練習發(fā)音時“p,t,h,”都是氣音,需要氣流的通過,可以在發(fā)音時用羽毛或紙條放在嘴前,邊發(fā)音邊感受氣流的變化。照相的時候,要幼兒做出「一」字嘴形等。
促進發(fā)音及發(fā)音持續(xù)的訓練
促進患兒在深呼吸或吸氣后呼氣的同時發(fā)音。在訓練期間,師有意識地設定一定的游戲場面,促進患兒進行聲音的模仿。
在進行上述訓練時,要采取抑制異常姿勢反射措施后進行,另外在訓練過程中如出現(xiàn)肌張力,應停止訓練,降低肌張力后再進行訓練。訓練時間一般20—30min為宜。
發(fā)音訓練
新生兒出生時,哭是他們發(fā)音與語言,它代表饑餓、疼痛、尿濕,而母親常能通過哭聲的響度、音調(diào)來分辨其不同的原因。而患兒的哭、叫、笑行為,不但有益發(fā)展控制喉頭的能力,同時可學得聲音。那么對于那些發(fā)音異常的患兒來說,發(fā)音對語言是相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