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靠

君不見,一道美人靠曾留下多少引頸顧盼,或無奈、或慷慨、或落寞的身影。黛玉“倚欄桿兮涕沾襟”的哀愁,柳永“倚欄桿處,正恁凝愁”的離情,稼軒 “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悲壯……這千百年來的詠唱,讓美人靠也漸漸詩意起來。穿越千年時光,美人靠早已不再是閨中秀女、墨客文人憑欄寄意的寂寥無奈了,它常常被建于回廊或亭閣圍檻的臨水一側(cè),與碧碧凌波相映成趣。遠(yuǎn)望石舫,看噴泉小瀑濺起的點(diǎn)滴水光中,又仿佛看到古時婀娜女子,倚在美人靠上蹙眉凝思,默數(shù)經(jīng)年……

換句話說,美人靠也算是一種欄桿,是欄桿的變形和衍生。具體而言,需要裝欄桿的地方,的方式就是做成欄桿,不嫌麻煩可以做成更美觀、有功用的廊凳(長凳),在廊凳的基礎(chǔ)上再加靠欄,就成了美人靠。
中國古代的游吟詩人們似乎對欄桿情有獨(dú)鐘。垂花、雀替、掛落、抱鼓、柱式、斗拱……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有大把構(gòu)件,從工程的角度來看,欄桿肯定不是的;
從工藝的角度來看,欄桿不是復(fù)雜的;從美學(xué)的角度來看,欄桿也不是突出的;
但在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意象中,恐怕沒有哪一種構(gòu)件能夠和欄桿相媲美,引唐宋文人盡折腰。

美人之美,不全在于美人,更在于美人與情境的相合。春秋中后期的西施,一定沒有坐過美人靠。唐代美人也可能沒有美人靠。試想那溫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罷,獨(dú)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那女子天天倚靠江樓欄干,眺望江上歸帆,盼望郎君歸來。如果有一排美人靠,她倚立過久累了的時候,可以坐一坐,躺一躺,心累而身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