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全腦教育理念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的三個維度
我們在專注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把我們的意識、意念投zhu到某件事情后,對于我們的身體精神與能量是有消耗的。因為消耗,我們的注意力就會有一定的持久度、廣度和靈活度。
注意力好與不好,我們一般就看這個人在做一個行為或一件事情的時間長短,也就是注意力的持久度。這個說法,在心理學上稱為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其含義是一樣的。
注意力的廣度,就是注意到的范圍,以及注意到的數(shù)量、分配情況。廣度與分配是密切相關(guān)的,因此我在這里就把心理學上的注意力廣度與分配兩個維度合并,這樣更有利于我們消化理解。那在全腦教育中有一個提高注意力廣度的方法值得借鑒,用眼要看到zui多的內(nèi)容,眼睛不要聚焦于一點,用柔和的目光看眼前的內(nèi)容,這樣我們的余光所見也能被注意到,注意的范圍比聚焦于一點更廣。
注意力的靈活度,就是指從一個行為轉(zhuǎn)化到另一個行為之間的切換時間,能否快速調(diào)整狀態(tài),改變自己的行為。
注意力訓練的目標
注意力訓練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我們注意力訓練的指導思想,為我們訓練注意力提供了一個方向的指引。
注意力的目標,我們從動與靜來設(shè)定,“動如脫兔,靜如赤子”,這一句話是我在進行全腦教育過程中體悟出來的,我覺得用來作為注意力訓練的目標是非常恰當。說簡單點,就是讓你動的時候,你就能像逃跑的兔子快速、敏捷;要求靜的時候,就像一個初生的嬰兒一樣,內(nèi)心寧靜、純和。
我覺得這個描述作為注意力訓練的目標非常實用恰當,一個人做事能快能慢,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有動有靜,有快有慢,這種狀態(tài)是孩子zui好的一種狀態(tài)。
怎樣對寶寶進行右腦開發(fā)?
方法:給孩子講故事
每一個家長在小的時候都會給孩子講故事,但是孩子大一點了以后就停止了這個行為,說是孩子的年齡可以自己看了,不用家長們來幫助閱讀了。但其實孩子在6歲之前雖然已經(jīng)認識字了,但是對于文字的理解還是不夠的,也就需要父母來幫助孩子理解。孩子這個年齡段看的一般都是童話故事有趣又充滿了幻想,孩子只有在聽得過程中才能夠在腦海里想象出這種畫面感,這個想象的過程對于大腦的思維能力有很好的的促進作用,zui好是在晚上給孩子講故事,晚上是大腦放松的zui佳時刻,效果會比白天好很多。
開發(fā)右腦,主要的原因就是多使用左半身的動作和感官,并且注重發(fā)展具體形象思維。比如不要特別地反對兒童使用左手寫字、使用筷子、拿剪刀或使用其它的工具。而所謂具體形象思維,就是指借助動作、表情、聲音、圖片等來進行思維,所以,多鼓勵孩子動手操作,比如剪紙、捏泥巴、彈鋼琴、演奏樂器、畫畫等,都是開發(fā)孩子的右腦的有效措施。此外,讓孩子學別人的表情,學動物叫,模仿人或動物的動作、聲音等,學習打球、做操、游泳,做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給孩子多看圖片、看地圖,把所看到的東西畫下來,也都是開發(fā)右腦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