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四、育雛日常管理
1.鵝雛入舍后,首先提早飲水,俗稱潮口,飲水好用5~10%Vc葡萄糖水溶液(或禽力寶),用溫開水,25℃左右。雛鵝出殼后應及時將蛋殼取出,若發(fā)現雛鵝出殼困難,可用人工將打嘴處蛋殼剝開,將頭拉出即可,此為人工助產。飲水中加入,防止消化道,防止下痢,如飲水中加入青、鏈、氟哌酸、痢特靈等。次潮口讓每只鵝雛喝到水。以后自由飲水,水盆水面水位以離地3厘米左右為宜。
2.及時開食,一般在出殼后24~36小時開食,即雛鵝進舍后飲完潮口水后約1小時左右即可開食。
4.21~30日齡要求舍溫18~20℃,濕度65~70%,鵝群以12~15只/平方米,飼料中青料可占90~92%左右,配合料占8~10%,一般每天喂4次,晚上喂1~2次。白天全天放牧。
5.飲水,要求水質清潔,初以25℃開水,1~7日齡在飲水中加入素,預防消化道疾病,如果遠距離運輸,飲水中按0.9%比例加入或禽力寶。根據雛鵝飲水情況供給充足飲水,防止暴飲,造成。并做好飲水用具衛(wèi)生工作,勤換勤消毒
近年來,隨著肉鵝收購價格持續(xù)走高,養(yǎng)殖效益十分看好,于是農村掀起了利用草地牧養(yǎng)肉鵝的熱潮,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實際生產中在飼養(yǎng)、管理等諸多方面也存在著問題,導致生產效益不高。但種草養(yǎng)鵝必須做到以下五點:選好牧草種類根據鵝的消化特點,選擇適宜養(yǎng)鵝的草品種。在此,筆者把在實際生產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解決方法加以分析,希望對利用草地牧養(yǎng)肉鵝者有所幫助。
1 存在的問題
1.1 品種差
目前農村90%鵝雛繁育主要是一些農戶利用家庭條件就地繁育,種蛋也是自附近鄉(xiāng)村的農戶家中收購后再集中孵化,由于這些孵化場所收購的種蛋不衛(wèi)生,消毒不嚴格,收購種蛋品種不一,造成鵝雛品種差、品種雜,且多退化的品種,易得病,影響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