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建筑模型之Roz Barr
和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的建筑師一樣,Roz Barr認為,制作模型是一種檢驗(test)、深化(develop)設計的方法,但目前大多數(shù)媒體所呈現(xiàn)的模型卻常鼓勵一種與之相反的意義。大多數(shù)流行于網(wǎng)絡的模型圖片都是設計師或者學生的成果展示。我們鮮有機會見識到那些相對粗糙而簡陋的工作模型。
現(xiàn)實中學校以及行業(yè)對制作模型的要求與學生所接觸到的資料存在相當大的差異。有部分學校會系統(tǒng)地講述模型制作的方法,少數(shù)會提供模型入門的工作坊,而更多的時候則學生需要自己不斷摸索實踐。
因為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并希望極力達到美觀,我們有時候無法忍心拆解改變模型,這事實上也反映了我們以模型為展示工具而非設計工具的思維定式。
模型可以幫助建筑師有效推敲設計并方便做出針對形式和材料決定。實體模型優(yōu)于電腦模型的其中一個原因在于人可以針對空間進行理解與解讀。電腦模型以及印刷品都始終停留在“畫面”上。這種維度上差異導致了人對空間認識的偏差。實體模型的制作也不同于電腦上的按鍵操作,這種高度集中于現(xiàn)實的工作方式避免了無關操作和設定所帶來的影響,更有利于探索材料對應的性格與形式。 實體模型也可以存在不同的尺度和化簡形式,相對應的也在不同階段幫助深化設計?,F(xiàn)實中建筑師往往需要收集大量實體的建材樣品作為設計時參照。我們甚至可以將模型也看做是設計師接觸實體材料過程的一部分。這些不同種類的模型包括但不限于:概念模型、體量方案、室內(nèi)細節(jié)、構(gòu)造節(jié)點,實物大模型。實物大模型(mock-up)是局部的設計樣本,可以理解為按1:1完成的實體模型。這一類模型在控制項目完成度上有重要意義。 Roz Barr Architects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對象,不在于他們模型的完成度或效果風格,而因為他們常展現(xiàn)一種推敲多尺度模型的工作方法,且手法多樣性而富有思考。
關于建筑模型的分類
根據(jù)設計的進度以及目的,把模型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體塊模型
體塊模型是我們常見的在項目初期去討論和選擇設計的一種手法,體塊模型是指用整塊材料制作的,用于研究建筑物體是否符合法規(guī)、外觀形狀、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時,先保留內(nèi)部空間的設計,僅研究建筑大致外觀形體制作的模型。
由于體塊模型主要表達的是一種形體的關系,所以一般選用的也都是泡沫磚這種可以隨時切割削磨的材料。
3.構(gòu)造模型
構(gòu)造模型顧名思議,是對建筑構(gòu)造設計的推敲和展示。然而一個好的構(gòu)造模型不能簡單停留在制作構(gòu)造節(jié)點上,而更應是對空間,構(gòu)造如何影響空間,影響人的活動的一種展現(xiàn)。
真實建造帶給人的是直觀的空間體驗。不僅僅做出來的作品可以有三維的尺度供人感受,同時使用者和參觀者也成為了展品的一部分。你在每個空間部位看到的與被看到的都是不同的景象。這也是真實建造的魅力所在。
真實建造也可以更好的研究人們的偏好和對于設計的不同感知。
建筑模型之okamoto barba nami
任何時代中,立體模型、微縮屋等模型作品的人氣都居高不下而。而日本29歲的建筑模型師?okamoto barba nami更是在這些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了有獨特魅力的作品。
okamoto桑大學讀的是文學系藝術專業(yè),專攻西方美術史?;緵]有實用技巧相關的課程,學習了美術史、圖像學等理論課。后來也是為了提升繪制平面插圖的能力而報考了專業(yè)學校。
但經(jīng)過一年的基礎造形學習后,對立體模型產(chǎn)生了興趣,第二年便轉(zhuǎn)為空間設計了。并終于與建筑模型邂逅了。
與普通微型模型作品不同的魅力
微縮屋本身的空間就是縮小后的,追求材料、顏色、精密度各方面的高還原度。相對而言,建筑模型是以小見大,兩者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紙是非常難得的材料
雖然模型中家具是木頭質(zhì)感的,但其實基本是用紙制作而成的。是易加工又不難獲取的材料,而且還便宜,基本不需要什么特別的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