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管氏腫腿蜂形態(tài)特征
1、成蟲
雌蜂體長3mm~4mm,分無翅和有翅兩型。頭、中胸、腹部及腿節(jié)膨大部分為黑色,后胸為深黃褐色;觸角、脛節(jié)末端及跗節(jié)為黃褐色;頭扁平,長橢圓形,前口式;麗蚜小蜂壽命及取食方式麗蚜小蜂一生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觸角13節(jié),基部兩節(jié)及末節(jié)較長;前胸比頭部稍長,后胸逐漸收狹;前足腿節(jié)膨大呈紡錘形,足脛節(jié)末端有2個大刺;跗節(jié)5節(jié),第5節(jié)較長,末端有2爪。有翅型前、中、后胸均為黑色,翅比腹部短1/3,前翅亞前緣室與中室等長,無肘室,徑室及翅痣中室后方之脈與基脈相重疊,前緣室雖關閉但其頂端下面有一開口,這些特征是腫腿蜂屬所具有的特征。雄蜂體長2-3mm,亦分有翅和無翅兩型,但97.2%的雄蜂為有翅型。體色黑,腹部長橢圓形,腹末鈍圓,有翅型的翅與腹末等長或伸出腹末之外。
2、卵
乳白色,透明,長卵形,長0.3mm左右,寬0.1mm左右。
3、幼蟲
黃白色,體長3mm~4mm,頭尾部細尖。
4、蛹
離蛹,蛹初期為乳白色,羽1化前為黑褐色,外結白繭,長4mm~4.5mm。
瓢蟲按食性劃分
六條瓢蟲(Menochilus sexmaculatus)體長約5mm,比異色瓢蟲略小。翅膀為黑底色4個紅斑,有和異色瓢蟲圖樣相近的種類在而不易分辨。以蚜蟲維生。
大龜紋瓢蟲(Aiolocaria hexaspilota)又稱為六斑異瓢蟲,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翅膀有黑底橙色的圖樣,由于和龜殼形象相似而得其名。捕食胡桃金花蟲的幼蟲。
龜紋瓢蟲(Propylaea japonica)和大龜紋瓢蟲圖樣相似,但體長只有約4mm。食物來源為蚜蟲。
活動場所
七星瓢蟲在不同季節(jié)的活動場所不一樣。冬天,七星瓢蟲在小麥和油菜的根莖間越冬,也有的在向陽的土塊、土縫中過冬。春天,一旦氣溫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蟲就過來,開始活動,在麥類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夏天,隨著氣溫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蟲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蟲和蚧蟲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樹、槐樹、榆樹、豆類等植株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蟲,有時甚至出現(xiàn)大批七星瓢蟲聚集的景象。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中國瓢蟲種類已記載有10個亞科22個族83個屬530種,以東洋界分布種占優(yōu)勢,共407種,占76。秋天,田間七星瓢蟲的數(shù)量減少,它常在玉米、蘿卜和白菜等處產(chǎn)卵,這時候,早晚的氣溫較低,七星瓢蟲往往隱蔽起來,不易發(fā)現(xiàn),需在上午7點鐘以后至太陽下山之前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