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材料:紅薯粉,花椒粉,花椒油,紅油辣椒,黃豆醬油,老陳醋,味精,碎豬肉,四川榨菜,黃豆,小蔥,鹽 姜蒜汁 豌豆苗。
先將紅薯粉用水泡開(二小時(shí))備用,碎豬肉用菜油炒干后加入姜粒,醬油,鹽及高湯慢火熬制30分鐘,作成雜醬。
黃豆用水泡30分鐘,鍋里加油,放如泡好的黃豆,慢火炒,待黃豆水分干后再炒小會(huì),既為香酥油炸黃豆。
水燒開后,放入泡好的紅薯粉,待粉變軟,透明,放如豌豆苗后撈起放如碗內(nèi)。
迅速加入花椒粉,花椒油,紅油辣椒,黃豆醬油,老陳醋,味精,四川榨菜,小蔥,鹽 姜蒜汁(多放紅油)油炸黃豆。后加如雜醬。
據(jù)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饑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發(fā)現(xiàn),女童急忙跑回家尋找食物??伤揖池毢币律偈?。自己家種的雜糧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幾粒。姑娘向來慷慨大方,樂于助人,她將每個(gè)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搜羅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種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如果想省事一次炸的話,建議先放黃豆,中小火炸到黃豆差不多變酥的時(shí)候再放花生,然后轉(zhuǎn)小火炸至花生變酥脆即可出鍋。釋迦牟尼吃了香噴噴的粥后,很快醒過來,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于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后來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一天,寺廟里的僧眾將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佛,將佛粥供過之后,再分給窮人食用。后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一種習(xí)俗。南宋詩人陸游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zèng),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臘八粥作為民間的吉祥食品相互贈(zèng)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豐收以及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吉祥如意。
粉絲羊血湯的做法:
原料食材:
羊血、粉絲、豆腐、青菜、多種調(diào)料各適量。因?yàn)檫@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來有的地區(qū)把“浮元子”改稱元宵。主要佐料分三類: 一是將花椒、桂皮、、胡椒、砂仁、、上元桂、香、八角、玉果、干姜片、良姜、寇仁、丁香等十五樣調(diào)料按比例配合,碾碎成粉,用蘿篩過,用以熬湯,其中大紅袍花椒及香要加熱,去濕、焙干,并碾成細(xì)末;二是將生豬油在煮過的調(diào)料水中熬煮,待水分蒸發(fā)煮干,成為臘汁油;三是辣椒油、生菜花(即切碎的香椿、蒜臺、香菜、蒜苗)。
制作工藝:
1、剛宰殺羊的新鮮趁熱接入盆內(nèi),用馬尾籮濾去雜質(zhì),倒入同量的精鹽水中,用細(xì)棍輕輕攪勻,待凝固后,用刀劃成20厘米長、14厘米寬、3.3厘米厚的塊,倒入開水鍋中,用小火緊至羊血凝固如嫩豆腐時(shí)為止(約1小時(shí)),撈入清水中。
2、羊血洗凈,平放案板上,除去血塊上的血沫和下面附著的沉淀渣滓。左手伸直,五指靠攏,對準(zhǔn)刀路,輕輕壓在羊血上面。先將紅薯粉用水泡開(二小時(shí))備用,碎豬肉用菜油炒干后加入姜粒,醬油,鹽及高湯慢火熬制30分鐘,作成雜醬。右手持刀在涼水里蘸過后,用平刀法片成0.66厘米厚的血片,再將血片疊成斜坡,然后用直切法切成'火柴棒'粗細(xì)的長條,整齊地排入盆內(nèi)。
3、用15種香料配制調(diào)料:花椒40克、香50克、桂皮7.5克、八角15克、15克、玉果10克、胡椒2克、干姜片25克、蓽撥5克、良姜15克、砂仁1克、蔻仁5克、桂子10克、丁香2克、上元桂100克。先將花椒、香放入干鍋里加溫,去潮焙干,碾成細(xì)面另放。其實(shí)這“三泡”說的是西安的三種泡饃小吃,其中有我們之前說過的“羊肉泡饃”還有兩個(gè)分別是“葫蘆頭”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粉湯羊血”。其他13種調(diào)料混合后碾碎成面,過籮后與花椒、香面攪拌均勻。'臘汁油'也是主要調(diào)料,制法是將調(diào)料包放入清水中,煮至出味后取出調(diào)料包,倒入豬油繼續(xù)熬煮,直至水分蒸發(fā)完,調(diào)和水煮干,調(diào)和味吃入豬油里,即成'臘汁油'。
4、鍋內(nèi)添清水約4千克,水開后先加精鹽75克,再加調(diào)和面30克,保持湯鍋微開。焯水后的土豆絲可過一遍涼水,攥掉水分后切成碎末,越碎越好,不需要攥的太干。出飯時(shí),每碗100-150克羊血,羊血放入漏勺里下入上述湯鍋內(nèi)擺動(dòng)幾下,隨即放入碗內(nèi)鋪開,放入用開水泡好的粉絲100-150克,用開湯燙一次,再將開水煮過的豆腐塊約100克放漏勺里下鍋燙熱后也放在碗內(nèi),然后按順序調(diào)入臘汁油、辣椒油、'生菜花',澆入適量的開湯即成。
豆腐餡餃子的做法
1.韭菜擇洗干凈,控干水分,再切碎。
2.豆腐切小丁在鍋里用油煎一下。
3.雞蛋打散,炒成雞蛋碎。
4.把以上材料放在一起,依個(gè)人口味加鹽、花椒粉、雞精攪拌均勻。
5.面粉放盆中,慢慢加入清水并用筷子攪拌成絮狀,然后用手揉成軟硬適中光滑的面團(tuán),將面和好后,餳一會(huì)。
6.將餳好的面團(tuán)揉成長條,滾刀切成劑子。
7.將劑子撒上一層薄面,用手壓扁,用搟面杖搟成中間厚周邊薄的餃子皮。
8.將餡料放入皮中。左手做一個(gè)小碗狀、右手捏餃子邊,捏成一個(gè)個(gè)小褶,餃子就包好了。
9.鍋中放適量水,水開后倒入包好的餃子,待水開后再分別加入3次小勺冷水,再次煮開后可見餃子都已浮出水面,關(guān)火,用漏勺撈出餃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