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華山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 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高五千仞,廣十里,遠而望之,若華然,故曰華山?!?華山位列五岳,與泰山并稱,以險峻獨領(lǐng),素有“奇險天下山”之譽,一直被文人墨客所推崇。無論是李白的“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還是杜甫的“西岳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還是劉禹錫的“高山固,如此方為岳”,還是寇準的“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還是楊維楨的“思美人兮西華山,我欲往兮如天難”,都為華山增添了幾分瑰麗的色彩。一路向前,行至華山峪五里處,便是號稱“華山天險關(guān)”的五里關(guān),西依絕崖,東臨深壑,端的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險。 繼續(xù)走到華山峪石門上一公里處,即是莎蘿坪,因陳摶曾在坪上植莎蘿樹而得名。到了此處,就意味著平地結(jié)束,即將開始踏上臺階。
長沙
長沙,對石頭來說熟悉而又陌生;從曾經(jīng)獨游過長沙的人來說,是熟悉的;從長沙歷史文化來講來說,卻是陌生的。突然有一天,好友周楊fly跟我講去長沙進行文化之旅吧,又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此行我沒有拜訪曾經(jīng)去過的岳麓山風景區(qū)、岳麓書院、愛晚亭、湖南大學,卻走進長沙寧鄉(xiāng)炭河古城的尋常生活,朝見炭河的四羊方尊,感受到古城的文化底蘊,進行一場血與淚、情與恨,炭河千古情帶眾人走進寧鄉(xiāng)炭河歷史文化之旅。
夜訪蒲松齡故居:談妖說怪
夜訪蒲松齡故居:談妖說怪
蒲松齡,漢族,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 。自稱異史氏。淄川城外蒲家莊人。清代的小說家、文學家。
他出身沒落地主家庭,連續(xù)四次參加舉人考試而全部落榜。
蒲老先生的故居坐落在明末清初官至浙江“寧紹臺道”道臺沈潤的道臺府內(nèi)。蒲松齡形容道臺府“中容駟馬驤”,這兒樓高檐闊、宏偉寬敞,有著七進院落。雖歷經(jīng)多年風雨侵蝕,道臺府的恢弘舊制依稀可見。
西廂房所在的院落中多處房屋的屋頂已坍塌,曾經(jīng)的影壁墻、進出大門的幾扇小門早已不見蹤跡,只有高大的門樓依然屹立,保留著豪門大家的氣息。
靈山勝景
參觀高達88米的青銅釋迦牟尼立像,堪稱世界之,欣賞萬頃浩翰太湖風光;嘆為觀止--九龍灌浴,象征著"花開見佛"、"佛光普照",游覽國內(nèi)集東陽木雕、敦煌壁畫、揚州漆器、景泰藍等中國眾多千年文化遺產(chǎn)于一身,將的傳統(tǒng)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令人目不暇接、回味無窮--靈山三期"梵宮",感受靈山文化。車赴"東方"-蘇州,游覽七里山塘街七里山塘街道呈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格局,建筑精致典雅、疏朗有致,街面店肆林立,會館集聚,再現(xiàn)了山塘街的盛世繁華。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兩處好地方,好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