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度控制
種植后,土壤溫度是的因素,溫為5~8℃,溫為20℃。土溫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出苗率。土溫過低會造成開花能力降低,故適土溫控制在16~18℃之間。
溫室內(nèi)生產(chǎn)鳶尾,適溫度為15℃。為了縮短生長期,種植時可使用新采收的種球,前4~3周溫室溫度保持在18℃。此溫度可維持到1月1日,但會造成植株弱小。13℃或更低的溫度會延長生長期,同時增加植株重量,但花朵枯萎的機率增加。
秋季,植株生長時,特別在溫帶地區(qū),當(dāng)光照不足時,溫室溫度必須下調(diào)以防止花朵枯萎。一般控制在10~13℃,盡量保證植株生長,如果在所有階段葉片顯得過多,那么得考慮修剪掉部分葉片。
生產(chǎn)的日夜平均溫度可在20~23℃,溫度為5℃。在高溫和光線較弱的溫室中,缺少光照是造成花朵枯萎的主要原因。
在霜害經(jīng)常發(fā)生的地區(qū),生產(chǎn)只能在溫室中進行。其適合的生長溫度應(yīng)安排在夜間。因此,不加熱的溫室應(yīng)提早封閉,以盡可能使夜溫適宜。白天,則要提早通風(fēng),以避免出現(xiàn)溫度升至18℃以上而造成危害。遮蔭也可以達到控溫的目的,但合適的光照水平仍需保持。
露地生長的適溫度為15~17℃,白天持續(xù)的高溫可用遮蔭網(wǎng)遮去。它不僅能減少直接的太陽輻射,而且還能提高溫度。
排水系統(tǒng)
為了使過多的水分應(yīng)快速排除,應(yīng)配置功能良好的排水系統(tǒng)。這樣也使用水對溫室土壤進行淋洗成為了可能。該處理可防止在種植喜肥作物或某種植階段使用水分較少而引起鹽分的積累問題。
鳶尾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依不同品種、球莖大小、種植期、種植地點的不同而不同。為使種植間距合適,通常采用每平方米有64個網(wǎng)格的種植網(wǎng)。
鳶尾施肥要點
一般來說,種植前施基肥的方法并不可取,這會提高土壤中鹽分的濃度,而延緩鳶尾的根系生長。種植前對土壤的抽樣調(diào)查以確保土壤含有正確的營養(yǎng)成分。抽樣一定要在對土壤處理和淋洗后進行。這樣,所缺的養(yǎng)分可通過以后直接給土壤中補充肥料來得到。鳶尾對氟元素敏感,因此,含氟的肥料(磷肥)和三磷酸鹽肥料禁止使用。反之,如二磷酸鹽肥料則應(yīng)使用。
另外作為切花除德國鳶尾外,截止到2006年12月又發(fā)現(xiàn)一個切花栽培新品種荷蘭鳶尾,并且在不添加任何化學(xué)試劑、處理溫度為2℃~4℃條件下:預(yù)冷處理以剪取花蕾初顯色期、相對濕度25%~30%的干式條件下處理12小時~24小時的保鮮效果為佳,比對照平均延長保鮮壽命3天~4天;冷藏處理以剪取花蕾未顯色或剛顯色的切花材料,裝入打有通氣孔的塑料薄膜袋中,袋中相對濕度為95%,冷藏保鮮可達7天~10天,大大提高了切花的觀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