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唐縣匯豐工藝品廠是一家鑄銅塔爐制作設計一體的生產廠家,現在主要供應各大寺廟、祭祀神像等銅塔爐產品,主要有燒香銅塔爐、祭祀用銅塔爐、寺廟銅塔爐、道觀銅塔爐、景區(qū)銅塔爐等。 自清末以后,惜字塔爐再無新建,徒有遺存。在漢代,“四神”的觀念十分流行,漢人常將“四神”裝飾在各種日常用具上面,如銅鏡、銅爐等。在湘中偏西南的隆回縣境內,至今仍保存有幾處這樣的塔爐古跡。
唐縣匯豐工藝品廠是一家鑄銅塔爐制作設計一體的生產廠家,現在主要供應各大寺廟、祭祀神像等銅塔爐產品,主要有燒香銅塔爐、祭祀用銅塔爐、寺廟銅塔爐、道觀銅塔爐、景區(qū)銅塔爐等。
盡管隆回境內這4處惜字塔爐的建造有著共同的思想文化背景,也都是“敬惜字紙”這同一習俗信仰的產物,且在建造時期、建筑特色上又大徑相同。兼?zhèn)溆謸駱蚬?,橋座大公池角生成盤石一座,根底鞏固,水光澄清,照映朗澈,毫不渾濁污染”等60個字強調建塔選址的慎重和講究。但具體到每一處惜字塔爐建造的緣由、目的及建造方式還是不盡相同的。
三塘村惜字塔碑刻序文用158個字、分8行、自右而左豎載了建塔目的、緣由、選址、方式及愿望等內容。開篇即以“字爐設體,圣天子崇儒右文至意,尊古先神哲遺跡,豈徒侈一時粉飾云爾哉”交待塔爐修建的普遍目的為“崇儒右文”和“尊古先神哲”,而非“侈粉飾”。接著就以“是以城市鄉(xiāng)曲莫不樂為此舉,我等切念久之”說明了建塔的緣由。然后重墨“欲得潔凈要地,高大其觀,籍以關鎖陰陽水口,一舉而三善。自古以來圣人百姓都遵從“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種田”的教誨。兼?zhèn)溆謸駱蚬?,橋座大公池角生成盤石一座,根底鞏固,水光澄清,照映朗澈,毫不渾濁污染”等60個字強調建塔選址的慎重和講究。再后的建塔方式、愿望卻記載的較為簡要。
敬惜字紙風俗在后就基本消失,大多惜字塔爐建筑也被論為“四舊”而遭毀。如今,這種文字的神秘性、神圣性幾乎消失殆盡,紙張的大量生產也不使其顯得那么的難能可貴,人們對“?!钡睦斫膺h遠超出了“惜字得?!敝械暮x,對“天”敬畏逐漸消減,對文字或字紙的敬畏更是難以延續(xù),惜字塔爐得以生存的文化基礎生命力難以維持。圍繞香爐的自身意義在演變,大膽創(chuàng)新,造型新穎,比例協調大方,比起古代香爐,添加了一份活力,加濃了些色調,更加象征著國家的文化底蘊。于是惜字塔爐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極易被遺棄荒頹,而塔身一旦損毀,世人失去的將不僅僅是一座磚石的建筑,而是轟然倒塌的一種信仰。
惜字塔爐這種曾經作為社會生活必要元素、一種文化代表的建筑物,承載了敬惜字紙、敬畏文字的習俗,孕育了崇文重教的傳統(tǒng)。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在今天,仍然顯得十分寶貴,值得當代人好好繼承、學習和延續(xù)下去。同樣,隆回境內4處惜字塔爐的保存對研究隆回境域乃至湘中、湘西南地區(qū)的清代教育、文化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實物資料,理應得到各級部門的重視和保護。塘坳村惜字塔爐建造年代最早,碑文因歷經一百八十余年的風化,字跡已模糊不清,大抵只能看出前面部分捐資者名單和捐款數目及后面建造時間“大清道光己酉年仲秋月“、修建者“石匠蔣順雲、侄得遑、徐三元仝修”等內容。欣慰的是,經過第三次全國普查,隆回境內這幾處塔爐及時被公布為縣、市級保護單位予以保護,并擬將這4處塔爐建筑捆綁打包申報省級乃至全國重點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