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顯微鏡有效放大倍數(shù)的再認識
對顯微鏡有效放大倍數(shù)的再認識顯微鏡的有效放大倍數(shù)(M)與物鏡數(shù)值孔徑(NA)的關系可以表示為:550NA<M<1100NA>,長期以來,顯微鏡使用者一直遵循這一關系式。但是,VanderVoort在其所著《金相學——原理與實踐》一書中指出,上式是在用理想的眼睛觀察具有理想反差物象的條件下推導出的,因此不要當做教條來遵循。實際上,分辨率不僅與物鏡的分辨率有關,而且還與物象的反差有關。此外,照明條件、放大倍數(shù)、物鏡質(zhì)量,以及觀察條件都會影響物象的反差,因而也會影響分辨率。他指出,為了獲得分辨率,有效放大倍數(shù)應當是條件下的4倍左右,即M≈2200NA;同時,使用4000×或更高放大倍數(shù)的顯微照片也是完全合理的。
長壽命的顯微鏡在主機制造材質(zhì)上應該以鑄鐵材料為主
在使用上要考慮金相顯微鏡機械性能的持續(xù)穩(wěn)定性。除了成像質(zhì)量外,還應考慮到儀器在正常使用下長期穩(wěn)定保持工作狀態(tài),我們稱之為機械性能持續(xù)穩(wěn)定性。金相顯微鏡是高價值高精密的光學儀器,其使用壽命可達30年以上,用戶在選購時還要考察生產(chǎn)商在制造上所選用的材質(zhì)、制造精度、機械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長壽命的顯微鏡在主機制造材質(zhì)上應該以鑄鐵材料為主,避免使用過多的功能塑料材料。同時光學部件為能保持較長的使用壽命需進行防霉處理,以鍍膜防霉為主避免選購防霉。機械齒輪裝置應保證長時間高強度使用不下滑,性能穩(wěn)定,以諧波齒輪為。上述必要條件從實用角度對生產(chǎn)商在制造上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用戶也應遵循以上原則來選購經(jīng)濟適用的金相顯微鏡。
取樣原則用金相顯微鏡對金屬的一小部分進行金相研究
取樣原則 用金相顯微鏡對金屬的一小部分進行金相研究,其成功與否,可以說首先取決所取試樣有無代表性。在一般情況下,研究金屬及合金顯微組織的金相試樣應從材料或零件在使用中 的部位截??;或是偏析、夾雜等缺陷嚴重的部位截取。在分析失效原因時,則應在 失效的地方與完整的部位分別截取試樣,以探究其失效的原因。對于生長較長裂紋的部件, 則應在裂紋發(fā)源處、擴展處、裂紋尾部分別取樣,以分析裂紋產(chǎn)生的原因。研究熱處理后的 零件時,因組織較均勻,可任選一斷面試樣。若研究氧化、脫碳、表面處理(如滲碳)的情況, 則應在橫斷面上觀察。有些零部件的“重要部位”的選擇要通過對具體服役條件的分析才能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