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先說魚餌大小的變化。在剛開始下鉤時,魚餌一定要大,目的完全在于誘魚。當魚逐漸開始上鉤時,可將餌的大小恢復(fù)正常。如果上魚的速度越來越快,便應(yīng)改為低于正常的小餌。這一方面可提高魚吃餌的準確度;另一方面也可防止集魚量過大,魚群亂搶食誰也吃不著。若上魚率有明顯降低的趨勢,則應(yīng)加大魚餌,邊釣邊注重誘魚。水池淺的魚常有這種情況。
魚餌的色澤 魚類的視覺相對來說較遲鈍。但在常釣的淡水魚中,如鯽魚,鯉魚,草魚等,在清水中也能見到數(shù)米,十幾米遠處的食物。利用魚類偏愛的各種色澤,刺激其條件反射,釣取對象魚,亦是垂釣高手的重要一招。 深褐色,咖啡色。雜食性魚類中的鯉魚,由于長期習慣在池底,河浜底端、灣子口的淤泥里覓食,故對以上色澤的餌料感興趣,菜籽餅粉,發(fā)酵過的酒糟,烘過的麥麩等餌,其本身的自然色澤較為接近褐色,咖啡色,故鯉魚效果特好。
色澤這一餌料的物理性能的應(yīng)用,也要因水,因魚,因地而宜,不同的水質(zhì),天氣,魚情,特別是平常魚吃的食物之“色”,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高手們能泡制出本處魚喜愛之色的餌,很快引魚“競吃”。也是制勝一著。餌料的軟硬。傳統(tǒng)釣法中采用動物性釣餌的選手均有這樣的體會:用紅蚯蚓,肉蛆,河蝦仁,螺螄肉,豬肉條等作釣餌,它們一般都較柔軟。煮熟了的發(fā)硬的蝦仁,以及螺螄的“頭段”遠不如活蝦仁和活螺螄當場碎殼去“頭段”后的“尾段軟腸”掛鉤釣上鉤率高??梢姡D料軟硬這一物理性能對上魚量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