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眾所周知,切削液是金屬切削加工的重要配套材料。人類使用切削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人們在磨制石器、銅器和鐵器時,就知道澆水可以提和質量。在古羅馬時代,車削活塞泵的鑄件時就使用橄欖油,16世紀使用牛脂和水溶劑來拋光金屬盔甲。半合成切削液生產方法:高效微乳乳化液是由深度精制輕餾分潤滑油為基礎油加入脂肪油、極壓添加劑、復合表面活性劑、有機防銹劑、殺菌防腐劑等經乳化、轉向反應生成的新型冷卻切削液。從1775年英國的約翰?威爾金森(J.wilkinson)為了加工瓦特蒸汽機的汽缸而研制成功鏜床開始,伴隨出現(xiàn)了水和油在金屬切削加工中的應用。到1860年經歷了漫長發(fā)展后,車、銑、刨、磨、齒輪加工和螺紋加工等各種機床相繼出現(xiàn),也標志著切削液開始較大規(guī)模的應用。
切削油中氯主要來自含氯的極壓劑。氯需要在較高含量(大于1%)時,方可顯現(xiàn)出有效的極壓作用。如果氯含量不足1%,可以認為它不是為了提高潤滑性。一般含氯極壓切削油其氯含量都在4%以上,高時可達30%~40%。然而加工液對人體健康和安全的危害也不容忽視,人們在關注它的危害性同時,也正在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出于職業(yè)衛(wèi)生及環(huán)保方面的考慮,有些國家已對切削油中氯的含量做了規(guī)定,如日本的JIS規(guī)定氯含量不得超過15%。氯對不銹鋼的加工以及在拉拔成型加工中都非常有效。其缺點是不夠穩(wěn)定,遇水或溫度過高時會分解產生HCl引起腐蝕、生銹。
防銹油注意事項
20世紀70年代,我國曾掀起防銹工作的高潮,除了石油系統(tǒng)外,機械工業(yè)的很多單位也積極參與,成立了很多的攻關組、協(xié)會等,研制了很多新產品,防銹油的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漸縮小。但20世紀80年代至今,防銹油脂的研究處于低潮,所用的防銹油產品基本仍是20世紀70年代的成果,那里打下的基礎沿用至今,進展不大。但是如果切削液里含有較多乳化后的導軌油,拆光儀上的細線就會變得模糊,這便意味著浮油的含量比較高。
山東德潤克忠告一:設備制造行業(yè)應把金屬防銹的位置提高,從加強防銹工業(yè)上增加效益。據山東德潤克有限公司所知,很多金屬產品的生產廠,尤其地處潮濕高氣溫的廠,其產品或半成品由于生銹而造成的損失相當可觀,有的只能花昂貴的費用購買進口的防銹油脂,有的又回到20世紀70年代前采用蠟或凡士林等涂上厚厚的一層作防銹,花費大量人力,也給使用前卸脂造成困難。靜電噴涂法:利用靜電霧化原理,將防銹油霧化成帶靜電的微小液滴,然后均勻地中噴涂在工件上的方法。
山東德潤克忠告二:防銹油脂的選用及使用一定要慎重,很多小廠的防銹添加劑和防銹油脂產品的質量不夠穩(wěn)定,應加強選擇,甚至自備簡易的評定手段,嚴把質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