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天津市民族樂器廠二分廠是以藏族樂器和各種少數(shù)民族樂器為主的民族樂器生產(chǎn)制造企業(yè)。兼營制作國內(nèi)各種民族樂器。該企業(yè)產(chǎn)品主要銷往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同時出口美國、日本、南非、智利等國。廣泛受到贊譽和好評。
弦軸又稱把子,采用黃楊木或琴桿木料制作,軸桿為圓錐體,軸柄呈圓錐形、八方形、瓜棱形或扁耳形,圓錐形 軸柄外表刻有直條瓣紋,便于擰轉,有的軸頂為圓球形。琴桿為半圓形柱狀體,前平后圓,正面為按弦指板,上端設有山口,下端裝入琴箱上下框板的通孔中。馬頭琴的定弦有多種,因較細的琴弦張在里弦,較粗的弦張在外弦,所以常以反四度關系定弦為g、c1,有時也以正四度關系定弦為d1、a,正五度關系定弦為d1、g。
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是馬頭琴2000多年來不變的形制。作為蒙古族民間的一種兩弦樂器,馬頭琴是草原上代表性的弓弦樂器。
有人說,馬頭琴是“草原的鋼琴”,當馬頭琴拉響那一刻,草原、藍天、駿馬與之交相輝映,草原之音、民族之情,從草原和歷史的深處傳來,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
馬頭琴是一種演奏技巧頗為復雜的樂器,必須注意各部位正確的互相協(xié)調,用弓時右手持弓法雖與二胡相似,但卻有差別,由于馬頭琴是多股尼龍弦,右手要使馬頭琴發(fā)出純正的樂音,所需的力氣要比二胡大的多,同時需要無名指和小指施加不同的壓力?,F(xiàn)代的馬頭琴曲中,已引入了小提琴的許多弓法和技法,大大豐富了表現(xiàn)力。現(xiàn)代馬頭琴的很多東西都標準化了:比如音孔都是統(tǒng)一開在琴箱正面,琴弦也換成了尼龍絲,還增加了一些現(xiàn)代樂器的零件,比如琴弓上增加調節(jié)弓毛松緊的螺絲,琴箱內(nèi)裝有音柱和音梁,來增強共鳴。
馬頭琴的左手按弦與其它拉弦樂器不同,虎口微張開,拇指微扶琴桿,食指和中指是用指甲蓋頂弦,無名指用指尖靠近小指一側頂弦,小指則從外弦下面用指尖頂弦,同時由于其獨特的演奏和特殊的技巧,才會使馬頭琴音樂別具一格。
我國五聲音階中不同音的名稱
中國是一個禮樂之邦,音樂文明源遠流長。數(shù)千年的音樂文化陶醉了一代代中國人,同時也留下了較為完備的音樂理論,如三分損益法等理論的出現(xiàn)早于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在世界處于地位。這是中國文化的精華,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寶。
宮(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古樂五音,我國五聲音階中不同音的名稱,類似現(xiàn)在簡譜中的1、2、3、5、6。即宮1(Do),商2(Re),角3(Mi),徵5(Sol),羽6(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