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西藏自治區(qū)藝術學校教師平措頓珠先生制作的改良扎木聶,琴身全長115厘米,六弦,六音,弦粗,依次漸細,至第四弦為尼龍弦,第五弦為尼龍纏鋼絲弦,第六弦細,為鋼絲弦。六弦分別按四度定弦為;B,e,a,d1,g1,c2.平措頓珠先生還借鑒了三弦,琵琶等彈弦樂器的演奏方法,在扎木聶采用了換把演奏,一般可換三個把位,音域B一c3,達三個八度,并能轉調演奏。
扎木聶,可用于獨奏,合奏或伴奏,適合民族樂隊使用。
長期以來,扎木聶一直保持著古樸的造型,有的琴身還是由上、下兩截木料鑲嵌粘接而成一整體,民間還風趣地稱上截為母、下截為父。琴體外表多保持木材本色,也有的漆為棕色或棕紅色,皮膜多保持原色或染成墨綠色。
是什么,讓它能獨攬藏族風情?
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西藏等地的專業(yè)音樂工作者,在傳統扎木聶的基礎上,為了擴大音域,曾對扎木聶的設弦數量和定弦方法進行了多次改革試驗。終,采用了西藏自治區(qū)藝術學校教師平措頓珠先生制作的改良扎木聶,六弦六音。
“都塔爾”的琴聲渾厚、悠揚,是新疆維吾爾族鐘情的傳統彈弦樂器。這個外形看起來像是加長版的水瓢。遠遠看著,像個流星錘一樣。
弓琴,是弓琴彈撥弦鳴樂器。歷史悠久,形制原始,發(fā)音柔弱,音色動聽。常用于民歌或舞蹈伴奏。
扎木聶,又稱扎年。藏族彈弦樂器。因其設六弦,故又稱六弦琴。流行于西藏自治區(qū)、四川、云南、青海、甘肅等地。
卡龍,維吾爾族彈弦樂器。曾稱七十二弦琵琶、喀爾奈。流行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形似半張楊琴